2011年4月19日,与癌症对抗一年多的复旦女博士于娟与世长辞。于娟从小是标准的“别人家的孩子”,一直成绩优秀、工作突出,在外人看来非常成功。
然而直到患上癌症之后,于娟才发现自己以前的错误。她曾经只顾着工作,用无谓的忙碌填充每一天,忽略了人生中很多该做的事、该爱的人。
她的逝世对社会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损失,也是一声警钟。究竟要经历怎样的过去,才能将人的一生看得无比透彻?
01 天生要强,忙于追求
于娟,1978年出生于山东省济宁市的一个普通家庭,父亲在酒店上班,母亲舒平是一名公务员。于娟是家里的独生女,虽然从小就接受宠爱,但她并没有因此对自己放松要求,反而非常刻苦努力。
于娟的天赋也不低,在学习上几乎是一路“开挂”,到高考之前,她牢牢占据着每一年的第一名,就连考个第二名、第三名对她来说都是“发挥不好”。
更让人惊讶的是,这样一个超级学霸并不是个“书呆子”,她性格外向、活泼开朗,有很多爱好和才艺,堪称“宝藏女孩”。
高考结束后,于娟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上海交大的工业外贸专业。在大学里,于娟一面专心学习搞研究,一面积极参加各种活动,认识了不少朋友,其中就包括一名当时的硕士研究生同学赵斌元。
赵斌元是于娟的“老学长”,比于娟大了足足六岁。两人经过几次接触,逐渐坠入爱河,确立了恋爱关系。起先两人对这段爱情都不抱什么长远希望,只想着过一天算一天,毕竟年龄差这么多,等到毕业的时候,恐怕就要分手了。
没想到等到赵斌元硕士毕业后,径直留在本校攻读博士学位。原本赵斌元是想直接参加工作的,不过考虑到当时于娟甚至还没有大学毕业,所以他想留在学校等她几年。
等到于娟大学毕业时,赵斌元也已经顺利取得了博士学位,继续留在学校任职。于娟则接受了上海一家软件公司的招聘,入职工作。
2000年,赵斌元向于娟求婚,于娟欣然接受,两人不久之后就登记领证,举办了一场婚礼。婚后,赵斌元和于娟住在一套亲戚借给他们的房子里,一起生活。
原本,赵斌元以为夫妻二人的生活已经定型,等他们再工作几年,就买一套属于他们自己的房子,生儿育女。
但是没过多久,于娟就产生了一个想法:报考复旦大学的研究生。其实于娟一直都想考到复旦大学,由于当时选择的是理工专业,于娟才去上交读本科。
毕业以后,她时常路过复旦大学,那道古朴的校门对她来说有种莫名的情愫,时刻吸引着她。于是她做了这个决定,备战2000年复旦大学研究生考试。
起先,赵斌元不太愿意妻子考研,毕竟他们的生活已经基本稳定下来,没有必要再去辛苦做这个。但这毕竟是于娟的梦想,他自然要全力支持。
就这样,于娟开始了第一次考研。由于准备时间太短,第一年于娟没有考上。她索性离开了家,在复旦旁边租了一间安静的小房子,重新认真学习了一年,终于被复旦社会学院录取。
虽然于娟备战考研很辛苦,但是相比于今后的日子,考研这段时间绝对算得上“轻松”了。在赵斌元的印象里,自从读研以后,于娟几乎从来没有休息过。
起先,于娟像在本科一样,一面准备研究课题,一面参加各类活动,每天都忙得晕头转向。她几乎从来都顾不上关心家里的事情,平常家务、照顾家人都是赵斌元负责,夫妻二人的生活规划也都由赵斌元负责。
2002年,赵斌元想在上交闵行校区买一套房子,经过优惠价格在38万左右,首付只需要8万元就可以入住。他想找妻子商量一下,于娟根本就没有在意房子位置、楼层和朝向等问题,直接就支持丈夫买房子。
买完房子,各种装修也都是赵斌元拜托朋友帮忙。由于于娟还在读研,没有收入来源,每个月2000多元的房贷都是赵斌元负责,他还要担负起整个家庭的开支。
看着于娟每天如此投入,赵斌元也很是心疼,他想要劝劝于娟,却张不开口,只能在背后默默支持她。
2004年,于娟还得到了一个公费到挪威的奥斯陆大学留学的机会,她与赵斌元商议之后,决定离开上海去挪威学习。
原本到挪威的日子里,学业没有那么繁重,于娟可以安心多享受一下生活,到各地旅游、看风景。
但她为了攻读博士学位,不让自己松懈,来到挪威的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图书馆、自习室和咖啡厅度过的。
回国以后,于娟留在复旦,为了博士学位努力。上交闵行校区的房子距离学校有40多公里,每天来回得花上三四个小时。光是坐车就把人整得昏昏沉沉,睁不开眼。
于娟专门买了kindle和笔记本电脑,在地铁上抓住时间做报告、准备研究。她一路过关斩将,终于到了准备学位论文答辩的时刻。
那是2007年底,于娟一面准备论文答辩,一面寻找工作的机会。就在她忙得不可开交的时候,忽然觉得身体不适,到医院一检查发现怀孕了。
对于娟和赵斌元来说,此时怀孕真可谓喜忧参半。结婚七年,终于即将迎来新成员,转变新身份,这的确是件好事。不过于娟在准备答辩时怀孕,不可避免地加重了身体和精神负担。
幸运的是答辩时间比较早,还没有显怀就已经通过,取得了博士学位。于娟听从丈夫的建议,留在复旦大学任教,成为了一名青年教师。
教学工作还没有正式展开,于娟就通过剖腹产生下了一个儿子。在家里坐月子的那段时间,是于娟难得的休闲时光,她没有什么繁重的工作,安心休养身体,调节自己。
不过短短几个月后,于娟就一咬牙给孩子断了奶,走上讲台开始上课。夫妻俩都是大学教师,生活节奏终于有些相近,日子也一天比一天好。
回望这些年,于娟对自己非常满意。到这一年她刚刚30岁,完成了结婚生子、买房买车的任务,还取得了博士学位和大学讲师资格,是妥妥的“人生赢家”。
02 查出癌症晚期,被“神医”诈骗
孩子一天天长大,于娟也给自己定了新的目标,她准备争取一下学校访美哈佛学者的资格,等从美国回来,就再生个孩子,最好是个女儿。
可是就在她满心期待准备申请材料、提高英语水平的时候,噩耗降临了。
2009年10月的一天,于娟下课后觉得腰部疼痛难忍,她赶到办公室休息,随后在校医院检查,却查不出病因。当时于娟想的全都是申请访美的事情,忽略了医生让她进行细致检查的建议,认为可能是过度劳累导致的。
此后的一个多月里,于娟的腰痛越发严重,并且扩散到全身,强烈的疼痛让她无法正常上课,甚至连睡觉都成了问题。
直到12月底,于娟在教室走廊里因为浑身疼痛倒在地上,被学生发现送到了医院抢救。
在急救室里,于娟接受了长达60个小时的急救,才算是从生死线上拉了回来。早就守在一边的赵斌元从医生口中得知了一个残酷的消息:于娟已经进入乳腺癌晚期,全身骨转移,癌细胞扩散到全身,回天乏力。
根据当时的CT显示,于娟全身的骨骼已经发黑,脊椎也在病变下逐渐弯曲。即便是进行手术,也无法清除癌症病变部分,只能依靠化疗和药物勉强维持生命,至于能活多久,就全看天意了。
自从于娟确诊乳腺癌以后,赵斌元请了长假来到医院,一直陪在于娟身边,与她一起展开了对抗癌症的斗争。起初,于娟每天都要进行两次穿刺治疗和十几次化疗,浑身疼痛、恶心让她无数次想就这么结束生命。
可是看着丈夫和儿子,她还是咬着牙坚持了下去,即便每天呕吐十几次,她仍然强迫自己进食,只为了多一点力气撑着。
赵斌元闲暇时间,就托人从学校图书馆把有关癌症方面的书籍捎过来,坐在床头一点点阅读,希望能够寻到一点转机。可越是了解的深入,赵斌元的心就越发凉。
从治疗开始起,钱像流水一样花出去。注射药物一个星期要花8000元,国外进口药1000元一天,短短几个月,夫妻俩把多年积蓄全部花干净了。
无奈之下,赵斌元把刚还清贷款的房子给卖掉了,父母也卖掉了老家的房子,一起蜗居在医院附近的20平小房子里,方便照顾于娟。
自从于娟患病以后,一家人急得东奔西走,想尽办法给于娟找医生、找药方。最后甚至还求助于偏方,找到了一个赤脚医生。
2011年3月,于娟的家人打听到安徽富硒大山村有一个“神医”,能够起死回生,连癌症都可以治好。于是他们带着于娟赶到安徽,找到了这位“神医”,“神医”报价不菲,一服中药20天一个疗程,要4万元。
“神医”告诉于娟一家人,至少需要三个疗程,还得配上他的独特治疗秘法才能奏效。十几万元很快交给了“神医”,她在山村里度过了40天,每天“呼吸新鲜空气”,吸收“日月精华”,听着“神医”极具诱惑性的语言。
其实“神医”只是一个江湖骗子,他让于娟每天只吃一点葡萄和芋头充饥,导致于娟身体缺乏营养,那所谓的“中药”其实只是一些茶叶煮出来的汤水,根本毫无治疗意义。
接受了“神医”的治疗以后,于娟经常咳血,大口大口的鲜血落在地上,分外扎眼。“神医”却说这是把“癌细胞”给“咳”出来了,此时于娟一家人已经有些不相信他了。
直到药快吃完了,于娟的病仍然毫无起色,反而迅速恶化下去,终于因为休克被送入了正规医院抢救。
2011年4月初,于娟转院到北京接受治疗。4月2日,是于娟的生日,也是她最后一个生日。此时于娟已经奄奄一息,依靠维持设备勉强吊着气。
最后一次化疗,于娟险些没能挺过来,缺氧让她眼前发黑、浑身无力。过完了生日,于娟就被送入急诊室抢救,这次抢救持续了36小时,于娟终于恢复了意识。
于娟醒来的第一件事,是更新一条博客“祝我生日快乐”,这是她留在世间的最后一句话。不久之后,于娟再度进入昏迷,直到19日凌晨,于娟因癌症抢救无效去世。
后来,那位“神医”被警方绳之以法,经过一番审问,“神医”交代了一个更加令人愤怒的事实:还有3人因为听信了“神医”的治疗方法而离世。
“神医”落网暂且不提,最重要的事情,还是于娟临终前的一系列遗言。自从确诊以来,于娟就坚持在博客上更新自己的抗癌动态,一方面是想给自己的人生留下最终记录,一方面是向广大网友分享自己的感悟。
如果你看到于娟的简历,一定会大吃一惊。她虽然才30岁多一点,却取得了奥斯陆大学经济学硕士、复旦大学博士,各大***、省级奖项列举不尽。
但是无数荣誉的背后,是日日夜夜的辛劳。自从22岁考研以来的10多年里,于娟从来没有在12点以前休息过,每天早上五六点就起来,将近20个小时的时间全部投入到工作和学习中。
她有太多的渴望和执着。她想要让父母住进大房子、让儿子接受更好的教育,让一家人都生活得体面舒适。她拼命工作,让自己的身体时刻超负载,终于积劳成疾。
于娟也反思过自己,她家族并没有乳腺癌病史,也查不出遗传基因,高发人群集中在40多岁,按理说不该轮到她。
正是因为她这10年过得比别人20年还要辛劳,才导致疾病滋生。起初她还没有在意,直到进入癌症晚期才接受治疗,此时一切都晚了。
于娟的病中博客日记里写道:
“在生死临界点的时候,你会发现,任何的加班,给自己太多的压力,买房买车的需求,这些都是浮云。如果有时间,好好陪陪你的孩子,把买车的钱给父母亲买双鞋子,不要拼命去换什么大房子,和相爱的人在一起,蜗居也温暖。”
这是她临终前的遗言,也是她用一生换来的真谛。
03 人生最该看透两件事:爱自己、爱家人
于娟的意思非常清楚:人生应该看透两件事情:第一件事就是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第二件事是多和相爱的人在一起。
于娟的网名叫“活着就是王道”,多么乐观、朴实的六个字。在坚持抗癌的一年多里,她每当恢复了一些力气,就会坐起来用电脑记录下自己的生活。
累积下来,于娟更新了10万字左右,积累了800多万点击量。许多人深有共鸣地在网上留言,与于娟一起聊天、相互鼓励。
她的身份很多:于老师、赵太太、“土豆”妈妈、女儿和儿媳妇。她对这个世界有太多的留恋,她舍不得丈夫、儿子,舍不得父母、公婆,舍不得那些挚友知己。纵然那万般不舍,最后还是要告别这个世界。
于娟去世以后,她的好友张松雪将她的博客文字汇总在一起,整理成了一本书《此生未完成》。2011年5月,这本书正式出版,得到了各家媒体和公众的高度评价。
于娟有过太多的追求和渴望,她孜孜不倦地向这些目标发起一次次冲锋,却忽略了与自己同行的人,以及路边的风景。
于娟考取了许多证书、得过不少荣誉,就在确诊癌症前,她还给自己定了“两年内成为副教授”的目标,准备全身心投入学术研究。
到头来证书没几个用上的,荣誉也只是给自己欣赏,究竟收获了什么?于娟收获了一句箴言:只有活着,才能奢谈人生。
社会上还有很多像于娟这样的年轻人,不停地寻找、前进,伤痕累累,满身疲惫。为了功名利禄,透支了身体,失去了健康,最后得不偿失。
希望每一个了解过于娟的故事的人,都可以停下匆忙的脚步,回头看看身边的亲人朋友,欣赏一下风景。
就像于娟所说的,人一生应该看透两件事:爱自己、爱家人。希望读过于娟的文字,我们都可以实现那些未竟的愿望,等生命走到了终点回想一生,没有留下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