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2-
职场离职的“惯性”
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看一些应聘者的履历,第一份工作如果干了很多年,换到第二份或者第三份工作的时候就干不了多久,跳槽的频率越来越快。
这其实也很正常,人都会喜新厌旧,尤其是有了头一次的跳槽经历,第二次、第三次跳槽就更加容易,甚至跳槽都会跳上瘾了!
其实这就是人类的“重蹈性”。
心理学也研究过人类的行为为什么具有重蹈性。
什么是“重蹈性”呢?
就是此前发生过一件标志性的事情,当一个阶段或者一段时期过去后,心里就不自觉地再次想起那点事,而且会牵引着自己再次去重复做这件事。
跳槽也是如此,你以前跳过一次槽,而且正好是两三年跳槽的,那么再过了两三年以后,你也会很容易发生跳槽的现象。
如果我们把跳槽这件事看作一个“节点”,那么你的第一次跳槽,就像是自己给定下了一个“节点”的行为。
“节点”定下以后,即便到了新公司,过个几年,当一切工作熟悉以后,就开始回到以前熟悉的那种状态。这种状态可能会是厌倦,也可能会是烦躁,想辞职的心就开始躁动起来。这也许就是定“节点”的效果吧!
说实话,要想对抗这样的“节点”,并不容易做到。
你需要发挥自己的意志力,寻找到新的职业目标,让自己重新找回工作的激情。
– 03-
如何在职场“保鲜”
如何让自己的工作“保鲜”,更多需要个人的自我成长,而不是依赖环境
很多人从一个干了没两年的公司辞职,都会有各种各样的理由。
例如:工作枯燥,没有成就感;人际关系不和谐;领导对自己不够重视等等。
这些理由,如果你听下来,会发现都是一些客观因素,很少有人会反思是自己没有依靠内驱力让自己成长。
我有个朋友,是在一家工作连续工作了十五年,并且一路从一名基层员工成长为了高管。
我有次聚会时问他:你是怎么让自己的工作如此保鲜,还可以不断发展呢?
他所以了一下:
在刚进入新公司的第一个阶段是好感期,对公司的所有事物都带着新奇和憧憬,你需要学习工作流程,如何和同事、领导相处,怎样做出工作业绩,如何工作能力等等。
进入公司的第二个阶段是甜蜜区,你越来越擅长手头的工作,能做出漂亮的PPT数据汇报,能应对挑剔的客户,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工作能力也越来越强,甚至还得到了领导的重用——升职加薪。
你还期望用更多的贡献来谋取更大的职业野心,一切都在朝你希望的方向前进!
进入公司的第三个阶段是职业倦怠期,这个时候你非常了解工作的所有事情,再也没有神秘的面纱,比如你发现职位升不上去,岗位替代性高没有竞争力,行业前景渺茫,没有进步空间、成就感,老板画饼,薪资福利待遇不满意,家庭经济压力大等等。
其实当你的意识突然觉醒,不满足当下,就会深度焦虑眼前的现状,自然就有干不下去想辞职的想法。
我个人认为,有这种想法是非常好的,意味着你开始正视当前的工作,思考职业的下一步,真正搞懂你期待的职业生涯是什么样子。你,在进步,在成长。
因为每个职场人,都想找到一辈子最热爱的事业,然后希望有升职的机会,能挑战新事物,见到更高层次的人。
一、保持职业的新鲜感
工作久了,即便专业性、技术性再强的工作,做久了,就会发现有一定的套路,你每天只是在重复之前的工作,没有任何新鲜感,自然就找不到工作的成就感了。
所以最好保持对自己的工作有浓厚兴趣,因为兴趣就是一个人坚持下去最大的理由。
就好像有些人爱好写作,可以爬格子几十年,一定是依靠兴趣来支撑自己的爱好。
而且如果为了保持职业的新鲜感,就要有勇气挑战新事物,不管多小的工作任务,学会做一个调整,做一次尝试。比如:
(1)用新方法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2)尝试用更好的办法提高工作效率
(3)用结构化思维提高工作汇报形式
(4)采用倾听的方式和同事相处
(5)提前做规划,预定方案,为客户提出多项选择
想在一个领域做出一番成绩,工作两三年一定还有进步的空间,只是取决于你是否愿意尝试。
而保持职业的新鲜感,就是学会每天“自我改造”,不停从工作中发现问题,思考答案,然后去解决它。
只要对你的工作有帮助,你都可以去学习相关的职业技能,同时还能保障你的职业竞争力。
二、要有格局思维
因为每个人可能到了某个阶段,也会遇到职业发展的瓶颈,这时候心态的调节能力就很重要。
有些自我调节能力弱的人,可能就想要辞职来逃避现状了。
因为很多人只把职场当做是一场短跑比赛,关注点永远在工作的福利和下一次跳槽薪水能翻几倍上。
但职业生涯和人生一样是一场马拉松,你需要做长久的规划,制定目标,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然后脚踏实地为之付出努力。
习惯性跳槽的人,就是不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能做什么,擅长什么,所以一般在公司呆不长久。
工作的意义,除了赚钱本身外,还希望有成长,能实现个人价值。
(1)清晰的职业定位
(2)明确的职业目标
(3)不受外界诱惑的去执行目标
当工作解决了我们的生存所需,就要做一个长远的规划,循序渐进地朝着目标一步一步前进。
互联网时代,外界诱惑太多,只有意志坚定的人,才能持续专注的往某一个方向努力。
比如写作,你想写出水平,有自己的作品,你得持续的坚持写,写5年,10年,20年,甚至更久。
日本作家村上春树每天写4000字,现在还在坚持。
人生是一个漫长积累的过程,除了天赋异禀的个例外,不要企图在短时间就做出成绩,而是有节奏地、阶段性地,朝终点努力。
三、保持学习,拓展边界,保持自己的竞争力,要谨慎自己掉入“能力陷阱”,
在产生职业倦怠后,说明你越来越擅长做手上的工作,但请不要有一个误解:你越擅长的工作不一定就是最有价值且最重要的事。
当你工作越熟练,越要拓展自己的边界,逃离舒适区,多去学习工作相关的技能和知识,甚至培养一个兴趣爱好、副业。
在个体价值崛起的时代,工作形式也发生了变化,以前一个人一生只需要干好某件事情,现在很多人都有多重身份。
比如娱乐圈,既是演员又是导演,既是制片人又是音乐歌手,既是编剧又是脱口秀演员……职场里,既能做设计又能做运营,既是老师又是作家,既是公务员又是创业老板,既是财务又会画画,既是普通员工又能做网红…..
在竞争激烈的时代,只有保持居安思危,不停拓展边界,学习新事物,才能让自己的竞争力更稀缺。
当大势已去,你还能依然岿然不动。
(1)学一门新的技能
(2)扩大自己的人脉圈子
(3)树立自己的品牌形象
简单来讲就是具有学习力,不断的学习可以让自己在工作中挖掘出更多的新鲜点,从而把一份工作越做越好,越做越有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