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来历简短介绍,如何介绍清明节

清明是我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又是我国人民的传统节日。《岁时百问》上解释道“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之称即取此意。每年清明,均在公历4月5日或6日,农历三月初八、九,因而古代还有“三月节”之说。清明本为农事节令,为什么又变成了祭祀日呢?这与寒食节的传说有关。

寒食节传说传说春秋时代,晋文公流亡时想吃肉不可得,大臣介子推便割下胳膊上的肉给他吃。后来,在介子推的帮助下,晋文公复国当了国君。《左传,介子推不言禄》记载,介子推功成身退,带着母亲隐居绵山。晋文公也忘了介子推,后来猛然想起这位忠臣,便派人去绵山寻访,遍搜不见。为了逼迫介子推出山做官,有人对晋文公说,介子推是位孝子,只要放火烧山,他就会背着母亲出来,于是,清明前二天焚山烧林。介子推背着母亲爬上树,一起被烧死。相传留下血诗一首,其中有“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文公读罢遗诗,极为伤心懊悔。即伐下大树做覆,每天望着木鞋叹道:“悲乎足下!”自此,晋文公规定每年到了介子推烧死的这天(即清明前夕)都要禁火三日,不吃烟火食,“以志吾过,且旌(表扬)善人”,清明前夕的寒食活动一直延续到清明这一天,由此,寒食节与清明并称,成了祭祀之日,

扫墓祭祀为了纪念介子推,清明成了祭祀之日,这是较为普遍的说法。但今人考证,早在周代已经流行清明节,使用“清明”之语,商朝末年,纣王乱国,周武王起兵伐纤牧野一战,大败商师,平治天下,因而我国最早的诗集《诗经》上歌颂道:“牧野洋洋,檀车煌煌……肆伐大商,会朝清明。”可见,清明并非春秋时代末期流行。

人秦汉时代非常注重祭祖先,每逢初一、十五和二十四节气,都要到陵墓上祭奠,秦始皇只好把祖陵建于居室侧,便于祭祀,唐明皇开元二十年(公元732年)宣布一道圣旨:“寒食上坟,礼经无文,近世相传,已成习俗,应该允许,使之永为常式。”从此废止了其他时节上坟的习俗,只许寒食节上坟。由于“寒食”与“清明”相近,所以把“寒食”与“清明”统称为拜扫节日。

因而,千百年来我国人民把清明节作为悼念亡灵之日,扫墓添坟,解放后,劳动人民在清明节缅怀先烈,激励斗志,扫祭又有了新的意义。

清明节来历简短介绍,如何介绍清明节

派优网部分新闻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用户自发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交流。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一经核实,立即删除。并对发布账号进行封禁。
(0)
哇呀呀哈的头像哇呀呀哈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