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初中的时候,学校组织去湖边进行生态系统调查研学,在撰写报告前,指导老师为我们指明方向,指出该湖泊属于湿地生态系统。当时我虽然仔细观察了周边的生物,但终究是没有完全理解“湿地”这个概念。我想,与当时的我一样不是很理解“湿地”生态系统的人还有很多。本文将对湿地进行详尽的介绍。
1,概述
湿地的定义可以有很多种,而目前国际上公认的定义是《湿地公约》中提出的,无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静止或流动、淡水、半咸水、咸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
图:水边滩涂,可以视为湿地
如果具体一些,就是我们周围的河流湖泊,沼泽地,海边的滩涂,浅水河/湖,以及一些人工池塘,稻田,鱼塘等,都属于湿地的范畴。不过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有水的地方都是湿地。比如用砖砌的池子,虽然里面有水,但它不会**到周围的土层,表土甚至不是含水的,所以它不是湿地。世界湿地的总面积并不是很大,约占地球陆地总面积的6%。湿地的价值不在别的,就在于它支撑起的一整个生态系统。
2,生态价值
有过潜水经历的人们应该知道,水下是有压力的,很多生物只能在浅水区域或者水域表层活动。而太干旱的地区,能养育的生物更少。因此湿地就成为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区域之一。水边会有植物,水里还有水生植物,养育了一群小型动物,吸引来了更大的动物前来觅食,于是就形成了完整的生态系统。湿润的土壤有利于植物生长,湿地的周围通常都会有茂密的植物。
对于一个生态系统而言,如果它内部的循环模式越多样,则该生态系统比较强大;反之,则认为比较脆弱。因为这些系统内部的循环都是一环扣一环的,一个细微要素的改变,就有可能导致整个系统陷入崩溃。举个浅显的例子吧,如果一片湿地,生长着各种植物。如果其中一种植物突然被人为砍掉了很多,数量锐减,而当地动物可以吃其他的植物来维持生命,没准人们停止干预后,一段时间又恢复正常状态,那么总体就不会对这个生态系统造成太大影响。而如果是高原上的一种植物突然大量消失了,那估计当地动物以及人都要受到牵连,因为也许当地条件受限,占据优势的就那一种植物。
越是自然条件苛刻,气候特殊的地区,就越容易出现这样的“占据优势”的动植物,一旦外界环境改变,造成的损失难以预测。
湿地,想一想都是众多生物绝佳的庇护所。充足阳光,平静的水面,气候温和湿润。依赖湿地生态环境的动植物和人,和谐共生。
今天的内容分享到这里,关于湿地,还有什么冷知识,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