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逐渐占领世界的时代,可能PC机除了工作需要之外不再成为人们考虑的首选了,就算是手机领域,也有百年品牌被市场淘汰而轰然倒下。
这不得不让人感叹这个时代变化快啊!一个品牌的建立需要花费上百年的时间,但倒下却好像只需要短短几年,这也让路读君很是感慨。
今天,怀旧的路读君就来聊聊一些随着时代消失的国际品牌,看看你记忆里有多少牌子已经淡出了你的生活吧!
诺基亚:百年帝国的慷慨悲歌能有几人懂?
你还记得自己第一部手机是什么牌子吗?其实说到第一部手机,很多人第一个会想到诺基亚。诺基亚那句“科技以人为本”口号,是不是偶尔还徘徊在您耳边?
想当初,大街上差不多是人手一部诺基亚。结果现在呢?你还能见到几个人在使用诺基亚?诺基亚的教训告诉我们: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年头,企业如果不能针对市场及时地做出调整,那真的就是死路一条。
诺基亚公司历史可追溯到1865年,最初它只是家纸浆磨坊。1967年,诺基亚与芬兰橡胶公司、芬兰电缆厂合并,形成当代诺基亚公司雏形,主营橡胶、电缆、林业、电子和发电五大业务。
随后,诺基亚成立了电子部,生产通讯网络设备。这时的诺基亚业务过于宽泛,其中家电业务亏损严重。
1992年,总裁奥利拉做出公司历史上最重要的决策——剥离橡胶、胶鞋、造纸、家电等产业,专注于电信业。他把视线放到欧洲以外,将北美、拉美、亚洲作为主战场。
诺基亚手机由此迅速打开局面,1998年,它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手机厂商,产值在5年间增加了4倍。这个霸主地位它一呆就是10年。
顺风顺水的时候,往往也是危机开始。2007年,苹果公司iPhone问世,基于多点触控技术的全新用户界面,重新定义了智能手机的概念。继苹果IOS系统之后,谷歌2008年推出了安卓系统。IOS和安卓的面世,开始侵蚀诺基亚“塞班”系统的市场份额。
最后,诺基亚选择了和微软结盟,希望凭借windows phone翻盘,但未能如愿。2013年,诺基亚索性将手机业务以37.9亿欧元的低价卖给微软,品牌授权费16.5亿欧元。至此,诺基亚手机帝国彻底倾覆。
作为昔日手机界的王者,诺基亚在智能手机时代的节节败退从固守传统思维开始。其实诺基亚是第一个研发触控屏技术的公司,但却坐失智能手机时代先机。
当时的诺基亚高层从财务角度出发,极力维护盈利能力强的“塞班”系统,在失去先机的情况下,如果能够及时发现和弥补短板,也有望扳回一城。然而,在索爱、三星宣布放弃“塞班”系统以后,诺基亚仍执意收购塞班公司,推出了并不成功的“塞班”升级版,由此失去了翻盘的机会。
有的业内人士认为,诺基亚内部创新环境过于宽松,团队负责人很难向工程师和设计师下达指令。
这种“散漫”的模式难以保证高效的创新生产力,是导致诺基亚无法快速推出成熟操作系统与苹果和谷歌抗衡的一个重要原因。企业要想做得长久,就需要有一种能够激发和保持活力的体制,这一点尤为重要。
黑莓:打不赢“水果大战”改玩窝里斗
在移动通信领域,诺基亚是个悲剧的典型案例。然而,经历过大起大落的公司又何止一个诺基亚呢?就连当年被万千商务高端人士宠爱的黑莓,现在也逃不过这样的命运了。
当年,黑莓凭借着独特的超级键盘和优质的邮件服务让它在市场上获得一席之地,在国内,如果谁有一部黑莓手机,那也是身份和金钱实力的象征呢!但现在,你还能看见几个人用黑莓呢?
想要成功地推销一个新的产品,除了吹的天花乱坠,自身产品也得过硬。
一开始,黑莓手机制造商RIM公司也面临这样的挑战,那怎样才能卖得好呢?
公司的两位创始人巴斯利和拉扎里迪斯真是非常聪明,他们迅速地看到了黑莓的商机,与其去大众市场去和诺基亚、摩托罗拉死磕,不如直接定位高端人群—那些企业高管们。他们将各公司的首席信息官们视为黑莓的目标消费群。
RIM公司希望依靠黑莓丰富的实用功能来打动这些高管们了。当然,一开始他们也遇到了不少挫折。但幸运的是,1999年,RIM成功地向名企美林证券的首席技术官安利了黑莓手机的各种优点,刷到了第一笔订单。
这笔订单立刻就引起了轰动,造成了接下来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别的商业巨头纷纷趋之若鹜,黑莓的客户群就这样瞬间壮大了。1999年只有两万五千人拥有黑莓手机,到了2000年这一数字上升至十六万五千,2004年的时候RIM的用户群竟然有两百万人之多。
那又是什么样的原因让黑莓又在短短几年内迅速衰落了呢?这时候,我们不得不再次提到那个产品——iPhone!它的出现为整个移动设备市场制定了全新的游戏规则。
当时,RIM公司的两位创始人也不得不采取行动,他们计划在九个月内推出一款智能手机与之抗衡。新款手机被命名为风暴。但是,由于风暴是赶着上市的,导致出现太多的故障。它的问题一大堆,比如有时候会莫名地自动关机,触摸屏比起iPhone来又太次。
这是一次失败的布局,也毁掉了黑莓原本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良好声誉。凭借黑莓的口碑,一开始风暴得到的订单甚至比iPhone还要多。
但毕竟手机问题太多,风暴不出意外地遭到了各种恶评,人们大失所望,纷纷扔掉了黑莓转投苹果门下。更糟糕的是,RIM好像丢了魂儿似的,后续推出的一系列手机也都前仆后继地打上了不靠谱的烙印。
虽然产品质量问题和产品线的规划失利导致RIM走到了悬崖边缘。但一个成功的企业难道经历了几次决策上的失误,就会导致它彻底地失败吗?
其实说到底,还是公司的两位创始人、好基友拉扎里迪斯和巴斯利逐渐产生了矛盾,雪上加霜的是,RIM还存在严重的会计问题。
2007年,一名会计主管曾召开会议,提醒巴斯利和拉扎里迪斯注意公司在股票认购权证上出现的问题。这次会议上,巴斯利却粗心大意犯了错。拉扎里迪斯第一次目睹了巴斯利的失职行为,也让他们的关系开始出现裂痕。二人关系越来越紧张,甚至整间公司都出现了信任危机。
糟糕的是,这种冲突又逐渐在员工中蔓延开来,各成一派,互相攻击。拉扎里迪斯手下的工程师们抱怨产品卖得不好,巴斯利的营销团队却指责工程师们造出来一堆破东西,能卖得掉才怪。
在这样的撕扯中,RIM只能是越陷越深。虽然现在的RIM还没有彻底倒闭,还在推出一系列的产品,但很显然已经难以挽回颓势了。
柯达:守着青山要饭吃活活被饿死
现在这电子产品更新换代太快,当咱们现在热衷于每天对着手机自拍的时候,谁还会需要一个笨重的胶片相机呢?连摄影发烧友都在接受数码相机的时代,也不会有太多人哀悼一家从传统胶片起家又随着数码时代落寞的公司——柯达。
柯达公司曾经创造了全球胶卷市场的神话。在最辉煌的时代,他们几乎占据了全球2/3的胶卷市场,专卖店简直遍布全球各地。
其实世界上第一台数码相机就是柯达的工程师发明的,他叫斯蒂文·塞尚,而且这台相机早在1975年就问世了,虽然以现在的审美看,它非常笨重而且原始。
这台数码照相机有一台烤面包机那么大,重量则高达3.5千克,分辨率仅为0.01像素,最多能够拍出30幅黑白数字图像。之所以选择这个数字,是因为它处于24和36中间,与柯达胶卷的有效曝光数量相吻合。
此外,它还能把拍下来的数字照片储存在盒式磁带上,那也是当时唯一可以永久保存的存储设备。
虽然听着是挺麻烦的,但其实柯达公司才是真正开启数码相机时代的先驱,那为什么他们自己不率先发展数码相机呢?
据说,当时柯达公司高层就拿着那台数码相机原型跟斯蒂文说:“这玩意儿很可爱,但你不要跟别人提起它。”也就是说,柯达虽然掌握了最先进的技术,但作为传统胶卷领域的霸主,他们却不敢贸然迈入当时尚不明朗的数码市场,谨慎地观望着。
直到2000年,柯达靠每台相机亏损60美元为代价,占据美国数码相机市场第二大份额.可从那时起,胶卷需求开始停滞,公司陷入困境,开始大量裁员,缩减开支。
2002年,竞争对手富士胶片的产品数字化率已经高达60%,而柯达还不足25%。
从2004年开始,柯达仅有2007年一年实现全年盈利,公司市值也从1997年2月的310亿美元降至2011年9月的21亿美元,十余年蒸发99%。
百年柯达
当地时间2013年8月20日,美国联邦破产法院批准美国柯达公司脱离破产保护、重组为一家小型数码影像公司的计划。直到现在,大家提起柯达,大多数人想到的更多的还是胶卷。
柯达孤芳自赏的态度让它自己一直沉浸在“一直在转型而一直未转型”的尴尬局面里,所以说,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唯有“创新”才是不变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