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金字塔-图片来自百度搜索
来自于OD的发源地—MIT勒温教授所发起的美国NTL的研究成果——学习金字塔,阐述了通过更高刺激度的主动学习,能够带来更高的学习内容留存率。其实,这个模型反过来,也是人在某项能力上的深度,比如,实践就对应独立执行,而教授他人就对应着指导他人工作。一个人能够在某个任务上独立工作,他的能力就比只能在这个任务上演示的人要高。学习的深度,也是人对某一能力掌握的深度,也是能力发展的过程。
笔者使用的能力深度阶梯
比如,一个培训员工刚开始往往只是了解运营的流程和标准,需要在经理的指导下开展教室布置等工作;第二阶段,随着学习和尝试,培训专业掌握了培训运营的流程,可以独立承担培训运营的工作任务,但是结果往往还达不到成功的标准,很可能就是现场照片拍的歪了,或者,支持讲师不及时;第三阶段,随着不断地尝试,得到经理的反馈和辅导,很多细节上得到了注意,独立运营培训可以达到很高的标准,我们可以称这个是成功实践了;第四阶段,经过多次成功实践,这个培训专员甚至明白了为什么要签到?为什么要拍照?,除了实践之外,也理解了很多背后的原理和诉求。第五阶段,经理觉得培训专员能力很强了,让他编写部门培训运营流程、标准,或者指导新加入的同事开展培训运营工作。
笔者撰写的培训经理、专员在广度、难度、深度上的区别
所以,更高阶职级的岗位,笔者认为需要具备本专业领域中更广泛、更难的知识、技能,且专业能力的深度也需要更高。一名该专业领域的骨干员工,就需要具备该专业领域绝大部分的知识、技能,并在难度较高的能力模块上有成功实践,甚至多次成功实践的经历。
(1)招聘:
招聘中要重视JD的撰写,一定不能抄JD,要花时间与业务部门,按照岗位职责,拆解工作任务,然后,分析岗位任职要求,明确定义出专业能力的范围。还需特别明确对工作绩效影响较大的关键能力,这些往往难度高,同时要求能力深度也高,需要在面试中通过STAR法对过往的成功实践经历进行重点考察;同时,一定要根据工作分析结果,设计好结构化面试,确保甄选过程中没有出现能力的偏差和缺失。避免招到骗子、棍子和混子,后患无穷。
(2)管理:
作为团队的管理者,也是下属成长的第一责任人。首先,要搞清楚本专业领域的能力是什么?有哪些?。其次,要理解人专业能力发展的规律,从单模块到多模块的广度发展,或者从简单模块到高难度模块的难度发展,还有从指导下-到独立工作-再到指导他人的深度发展。建议先在单一模块上发展深度,当员工达到成功实践的深度后,有机会可以让其在该模块指导他人,并同时为其安排更高难度的工作任务。每位管理者要对下属的能力有清晰认知,同时,要喂给他们发展的路径,帮助他们成长,也是解放自己的生产力,提高自己的管理杠杆。
(3)培训:
笔者认为培训,其实就是通过设计好的课堂学习或者学习项目加速员工的成长。理想环境下,如果所有的招聘都是完美的招聘,是不需要培训的,员工都完美胜任岗位,并具有极高的学习敏锐度,自己就能够发展;或者,员工通过实践,并得到管理者的完美辅导,一定时间后也可以达到胜任的水准。但,通过设计好的培训可以通过学习金字塔里的各种学习活动,加速学员的成长,更快的胜任目标的岗位,应对目标业务场景的挑战,或者为高素质(高潜质)人才发展到更高的职位做好能力的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