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网上有很多关于买手的讨论,特别是做某音的评论区更是对时尚买手这个职业出现了很多狭隘的曲解。认为时尚买手就是在批发市场帮你拼单的人,或者时尚买手整体就是参加时装周,参加发布会。整天都在天上飞来飞去,看似外表光鲜亮丽。所以今天就以一个服装行业人士的身份来解读一下。
某百科的解释是这样的:为企业或品牌采买合适的设计并由工厂生产成商品成品,或直接采买合适的商品成品,然后放到企业销售渠道中进行销售,从而获得利润。从事这样工作的职业人叫做买手。根据实际的国际买手工作流程对接国内服装市场现状,提出买手模式的引入及面临这种现状的解决方法。
时尚买手这个职业最开始是在欧美地区兴起,所以很多解释都比较贴合国外都市场。随着社会发展,环境变化时尚买手这个职位也,在逐渐变化的同时越来越细化,也更加贴合现在时尚集团或者服装 贸易公司的需求。
个人根据观察 理解 归纳 所以得出现在国内买手的现状。今天就简单介绍一下,这几种不一样的买手模式。
拼单型买手
拼单型买手的活动范围主要是这批发市场,从批发市场挑选适合自己客户的产品。然后通过网络与客户沟通,并让客户在线交易。
优点:这样的模式适合单量比较小的服装店,因为批发市场的货品都需要5件10件才能拿货,这对刚起步的服装店铺来说库存压力非常大。而这类买手可以让不认识的店主拼单。就可以达到档口的要求。同时外地店主去一次批发市场的成本也非常高,通过买手拿货可以节省下很多费用。
缺点:风格不统一,每家店铺的产品风格都不一样。想要统一非常难。店主也会考虑别家都在拿都产品,到了自己都店里也会存在产品没有差异化的问题。因为本身没有接触过这中渠道,所以买手会在档口打包价的基础上加价多少也不是很清楚,知道的小伙伴可以给我说一下。
商品型买手
这类买手对数据方面非常敏感。对产品需求采买方向主要是要数据去驱动。综合能力也是对商品数据这块比较突出。主要供职于个大品牌代理商,国内的话还不算很多,大多也是从商品专业等岗位转型到买手。
设计师买手
从字面意思应该就能想到设计师买手,大多是从设计师转型到买手。现在国内几大服装集中地非常多。这种类型的买手,最多的是靠对产品的理解来采买,相对于商品型买手,对数据可能会差一点,但是在服装款式 流行趋势 产品搭配陈列方面,就比商品型买手强多了。主要供职于各大品牌公司,一盘货组出来之后风格比较统一,搭配陈列也会容易一些。
采购型买手
采购型买手主要是对产品做工品质把控力度更强,以供应链作为驱动。在开发 培养 管理供应链方面比较擅长。国内很少见到这样买手,几乎没有公司招聘这类型的买手。
在中国,由于行业发展迅猛,优秀的高级买手可达到年薪40-50万人民币,然而这时尚又风光的背后同样隐藏着巨大的薪资差距。大多数企业时尚买手,没有相关的专业知识、领域资源,最低薪资仅仅只能由1k-2k每月起步。要知道,所谓的时尚买手必须是全能型人才,需要极高的职业素养。起码的要求就有:
1. 会数据分析,能够制定采买计划。
2. 能够感知流行趋势,紧跟时尚潮流。
3. 懂得搭配和陈列,避免采买结束后才发现产品风格混乱毫无系列感。
4. 会沟通懂表达,开发合适的供应商,并且培养 管理供应链。
5. 懂面辅料,能够判断产品品质。
6. 财务知识,需要跟供应商对接货款方面的问题。
这仅仅是比较基本的要求,一个好的买手需要非常全面,毫不夸张的说优秀的买手能够顶得上一个服装品牌CEO。
中国国内现如今对买手这个职位的误解实在太大了,这不仅仅是说非服装行业从业人员,同时也包括很多服装企业的管理层。片面的认为买手就是采购,按照要求买回东西就行,不知道在采买的背后有这么多需要准备的工作,需要考虑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又恰恰需要非常专业的知识才能完成。
最后闲聊一个事情:国内某集团公司,本来是做饰品发家。后来另外推出了一个新零售品牌,加入了服装这个类目,然而买手也是从饰品转服装,结果就出了大问题,直接做死了。主要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服装的采买数量与饰品一直,结果造成库存太多。第二个原因就是没有优质的服装供应链,造成产品方面出现很多问题。小道消息就是这样,具体是什么原因也只有他们自己集团内部的人才真正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