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发现网络上“杀熟”两个字出现频率很高,而且主流媒体也报道了网上“杀熟”的现象。何为“杀熟”,就是“宰”熟人的意思,专门坑熟人。用我们安庆方言说就是:“鬼魅熟人”。“杀熟”主要是针对购物交易而言,买卖假冒伪劣产品,或者在熟人、亲戚朋友那里购买了比其他商店价格高的商品,就是在亲戚朋友那里吃亏上当受骗了。
消费者可能都有自己的购物习惯,喜欢到熟人那里去购物,一来二往也可能就与网店、超市熟悉了,成为VⅠP了,虽然商家嘴上客客气气,装孙子一样,这也打折,那也优惠,送VIP卡,送优惠券,弄得我们消费者沾了很大便宜一样。可是与其他网店、商店相比不仅没有优惠,而且价格还高一点。前天侄媳妇捧着手机找到我,说有一个红包没法领取,让我帮忙领取,我点开一看,是广告,无法提现,只能是购物时使用,相当于优惠劵一样,明明写着:“你有一个红包要领”,可就是无法提现。我问侄媳妇:“谁让你点击领取的?”,侄媳妇说:“社区干部微信群通知我领取的”。我说:“这可能是最近兴起的社区团购吧?”,侄媳妇一问三不知了。我再三提醒侄媳妇,要谨防上当受骗,谁无缘无故送你70元红包呢?你与网络平台又不是亲戚朋友,会送你红包?侄媳妇失望的走了,网络上的馅饼往往是陷阱啊!
我是农民,年龄也比较大,对网购不感兴趣,我还是习惯去实体店购物。但我们农村年轻人如今都是在网上购物,他们整天不是玩电脑,就是点开手机,他们都是网红们的粉丝,“剁手党”,不购物手就痒痒似的,被“网红”直播时“杀熟”时有发生,买回来的水果大多都是坏掉的,买回来的假货很难退货,买回来的商品不像“网红”宣传的那么好。村里年轻人实在想不通,自己那么相信“网红”,“网红”在直播时也像抹了蜜似的,那么亲切,那么感人,可相信“网红”忽悠了后,感觉被“杀熟”了。我外孙刚上小学一年级,也学会了上网,喜欢看直播,点赞、打赏的,好在打赏都是块儿八毛的钱。
网上购物我也每年购买一两次,但也受骗上当过,2018年我在网上购买了一双马丁靴,说是真皮的,不满意7天无条件退货,买回来后,大家都说是假皮,人造革的,我心有退货之意。打客服电话后,对方给了我一个电话号码,我又打电话说要求退货,对方说你先寄过来,我去快递公司咨询下,邮寄费用需要几十元,对方还要求支付鉴定费又得花百元,我一想鞋没退掉,倒先支付几百块钱,要是退不了怎么办?还是算了吧,这双马丁靴至今还放在家里没穿,从此我对网上购物不再热衷了。
网上购物确实价格便宜,也很快能收到货,但网购必须规范、监管、依法经营。不能垄断,不能无序扩张,不能“杀熟”,不能诱导消费者,更不能坑蒙拐骗,存在欺诈行为。但愿网上从此不再发生“杀熟”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