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越来越爆满,人心(性)却越来越难以揣摩。
我们人类采用的思维模式是逻辑思维,逻辑思维的核心特征是分析和判断,
购物时顾客就必须对自己面前的商品进行分析和判断,分析和判断就需要依据,
这个依据,有时候是经验,有时候是其它商品,或者厂商人为的暗示。
无论厂商有没有刻意为之,如果没有给定分析和判断的依据,顾客就无法给自己下决策,购物也就不再成为可能。
那么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是,如何使商品精准化:
在几年前,大家都还在外卖买豆浆喝的时候,豆浆机显然不是那么受欢迎,
某小家电专卖店,一台售价480元的豆浆机,孤零零地放在货架上无人问津,
我在跟老板的闲聊中才知道,老板问我怎么办?
我思考了一下说有两个原因:
一是这东西还没养成习惯,毕竟原来我们一直是购买豆浆直接饮用的,现在要自己买黄豆自己买个机器自己劳动来磨豆浆,本身这是一个观念的改变;
二是因为你的价格不明确……我话没说完,老板就急了,
怎么不明确?不是写的很清楚是480元吗?
我解释说,不是你这里的价格不明确,而是这个产品在消费者的心里不明确。
老板犯糊涂了,怎么叫消费者心里的价格不明确呢?
我说,顾客只看到你一款豆浆机产品,他内心尚不明确,这么一个小东西真的需要480元吗?
那要怎么办呢?老板着急起来,
我说,你向厂家再要一款与这个产品不同款式产品,哪怕颜色不同,或者大小不同。
然后我告诉老板关于价格明确化的原理,我说,把一款看上去高级一点的豆浆机产品,零售价格要标到980元/台!
老板一听就叫起来了,天哪,这怎么行?480元的都没人要,980元还卖给鬼去!
老板的头摇得像拨浪鼓。我耐心地劝说他照我的意思做,同时还强调,你不这样做也没有更好的方法呀。
所以,最终这个老板还是听了我的话,根据我的要求,向厂家又要了几台不同款式的豆浆机,然后,按照我的要求,标上980元一台的零售价格。
一个月后,这个老板打电话问我,究竟是怎么回事?
我说什么怎么回事啊,我有点雾里云中,
他说980元的豆浆机根本卖不掉,一直放在柜台上,但480元的几个产品却全卖出去了,
后来我又进了一批货,很快就又卖掉了,现在我这里豆浆机很好销了……
我听完哈哈大笑起来了,心里也确实很有成就感。
再说两个案例:
如果你是第一次见到手提电话,售价8000元,你无法判断8000元价格是高了还是低了,
这个时候你特别希望有一种依据能支持你,如果我要你认为它价格便宜而买下它,
那么我可能会在这个手机的旁边再摆放一款15000元的手机产品,
这个时候,你的思维立刻清晰:8000元的还是便宜的,竟然还有15000元的呢,这不是差不多可以买两个了吗?
现在的水果店老板很懂得这一套原理的,
看上去外观差不多的苹果,他就是会标上不同的价格,有时候是三种价格,
这就给了顾客一个暗示,这三种价格的苹果肯定口感质量和产地不尽相同,
无需你问,肯定是如此,这样你购买的时候有可能会弃上舍下而选中,
因为,有了三种价格锚定以后,顾客的选择就更轻松也更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