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张宇驰
新学期伊始,两则关于家委会的新闻备受关注——
一则是广西柳州,某学生家长因反对凑钱给老师送礼,被家委会逼迫退群;另一则是内蒙古鄂尔多斯某班家委会私自组织收款重新装修教室,家长不敢出头抵制,只得在领导留言板反映情况。
家委会的职能是服务学生,沟通家校。早在2012年,教育部就印发了《关于建立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委员会的指导意见》,其中指出:“家长委员会应在学校的指导下履行参与学校管理、参与教育工作、沟通学校和家庭的职责。”近年来,中小学教学任务之外的事项逐渐增多,学生的德育活动和安全健康教育需求尤为突出。家委会的存在提高了教学效率,减轻了老师和孩子的压力,使得家校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
成立家委会原本是件好事,但若失掉了自愿的原则,好心也会办坏事。单从家委会内部来看,家长的想法不同,各个家庭的经济情况亦存在差距,应充分尊重不同意见,考虑实际情况。任群体压力倾泄在少数人身上,甚至借着家委会的名义“逼”反对者退群,明显超越家委会职权。
不仅仅是服务角色变味,家委会“越界”现象也时有发生。私自收款装修教室,并非个例。去年,长沙某中学初一各班家委会就曾发起“自愿集资安装空调”的倡议,不仅需在学校指定的供应商处购买,还要在3年后无偿捐赠给学校。改善教学区设施,原本应是学校的职责,怎能摊派到家长们身上?假借“尊师重道”的噱头变相行贿,打着“关爱孩子”的旗号逼老师给低年级孩子留作业,更是严重的违规行为。
把家委会拉回正常运行轨道,一靠自身,二靠学校。目前,新闻中的两地教育局已公开回应,并呼吁更多敢于说“不”的家长站出来,积极举报违规行为,肃清歪风邪气。学校也应自觉划清管理的界限,堵住可供钻营的漏洞。
【作者】 张宇驰
南方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