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打车的定价策略里,有起步价、里程费、低速费、远途费,与传统出租车的定价体系是一致的,除此之外,有临时加价和远程调度的费用。在滴滴的定价体系中,起步价、里程费、低速费、远途费四类费用代表基础的定价策略,而临时加价、远程调度以及优惠的费用,则是市场经济的部分,用于动态定价,来调整打车业务的需求供应关系。
滴滴打车的动态定价,称之为潮汐价格,在早晚高峰时期,乘客需求旺盛,此时降低给乘客的优惠,同时临时加价,实现打车成本的上升,人为降低乘客的打车需求;通过把临时加价的费用全部给到司机,实现相同里程下司机收入的增加,带动司机跑早晚高峰的意愿,提升司机侧的供给,从而追求供需的动态平衡。
滴滴打车的区域倍数。假设某公司晚上9点下班,公司办公楼约数千人打车,出行诉求快速上升,而在此公司办公楼以外的其它区域,则属于打车需求低谷,因此滴滴可以发布打车趋势预告,引导司机提前在公司办公楼附近接单,同时可以针对此公司员工,打车临时加价,来实现同一时间,不同区域的定价不同。
聊一聊价格歧视
大数据杀熟,无论是针对商品销售,还是针对出行行业,在平台掌握消费者足够多的信息后,区分不同的消费者人群,在高购买力价格不敏感的用户群体上,报出一个较高的价格,而针对低购买力人群,则报出一个较低的价格,是可以实现平台及商家的利润最大化,这就是大数据杀熟的逻辑。但是定价往往不能仅从利润最大化考虑,还要兼顾考虑公平的问题,因此大数据杀熟这种价格歧视行为,会给品牌带来极大的伤害,每个消费者都不希望自己是被平台宰的那个。
此外还有临时加价,在司机和乘客的出行供需的动态平衡上,不考虑社会因素的话,通过给临时加价不高上限的加价,是可以做到供需平衡,但是出行行业要兼顾社会责任性,因此需要给临时加价设置大部分乘客能接受的金额,因此必须是个相对合理的价格。这也是为啥在早晚高峰,虽然有加价,打车还是要排队很久的核心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