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一则有趣的小故事
乾隆年间,朝鲜的国王来朝见乾隆皇帝,乾隆便在紫禁城设宴请他吃饭,开饭前宫女们各自端了盆泡满花瓣的水,朝鲜国王以为是宫廷赏给大家的开胃汤,便一把接过来喝了起来,为了表示诚意,还连连大赞此“汤肴”美味可口。
乾隆皇帝见状捧腹大笑道:“哈哈哈,你真是个大棒槌啊。”
朝鲜国王听不懂此话之意,以为是在夸自己,连忙起身跪谢皇帝的赞美。
这一有趣的举动引笑在场所有人,从此,朝鲜人就被大家称为“棒子”了,暗示朝鲜人的愚昧无知,但好歹也是皇帝御赐之名嘛。
“棒子”最早记载出自哪?
据记载,在清朝康熙年间,王一元的《辽左见闻录》一书中记载:朝鲜贡使从者之外,其奔走服役者,谓之“棒子”。
书中是这样描述“棒子”一词:“其国妇女有淫行,即没入为官妓,所生之子日“棒子”,不齿于齐民。鬓发蓬松,不得裹网巾;徒弟行万里路,不得乘;藉草卧地,不得寝处火炕。盖国中之贱而劳者。”
被称为棒子的说法有哪些?
还有很多人觉得韩国人爱吃“棒子”,就连玉米芯都不放过,韩国人认为玉米芯里面富有更多的营养物质,在小编看来就是他们物资匮乏,把别人不要的都能当个宝,不厚道的说,小编老家的玉米芯够他们“享用”一辈子了。
结语
不得不说,“棒子”这个词的来历多少都带着不同地方对韩国的歧视和蔑视,但都源自于民间的传说,并没有见过权威的解释,只能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