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陵是谁的墓地(十三陵不要随意去参观)

大明朝是“十七朝、十六帝、十三陵”。

十七朝,是指明朝一共经历了十七个年号;十六帝,是因为朱祁镇当了两次皇帝,年号分别为“正统”和“天顺”,中间夹着他弟弟朱祁钰的“景泰”。

十六帝,为什么是十三陵呢?

十三陵是明朝迁都北京后十三位皇帝的陵墓,它是明代皇家陵寝的总称。除了埋葬在南京明孝陵的朱元璋和不知所终的朱允炆—建文帝之外,剩下的皇帝都应该在这儿,也应该有十四位帝王,少的一位,就是朱祁钰。他在“土木堡之变”的影响下,临危受命登上皇位。后来作为哥哥的朱祁镇夺回了皇位,当然不愿意承认朱祁钰的身份。最后,朱祁钰以“王”的身份葬在了北京西郊玉泉山下。宪宗即位时,复景泰帝号,将原王墓扩建为皇陵,现在称之为“景泰陵”。

永乐皇帝从迁都北京开始,他就要给自个儿找一墓地。古人对死亡这事儿都有思想准备,理解上比我们宽厚,自己给自己找一个墓地是皇帝很乐意的一件事儿。永乐七年(1409年)春天,永乐皇帝为自己选择了一块风水宝地,他要给自个儿修陵墓,这就是我们说的长陵。一直到明朝最后一位帝王—崇祯皇帝葬入思陵为止,十三陵的格局在昌平天寿山下形成。明朝皇家除了在此修建十三座皇帝陵墓,还修了七座妃子墓、一座太监墓。这里埋葬了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后、两位太子、三十余名妃嫔、一位太监。

这位太监是崇祯皇帝的太监,有名有姓,叫王承恩。就是陪着崇祯帝一起上吊殉国的那位,死得悲壮!明朝到此为止。他的身份和故事颇为详细,顺治还为他树碑立传。

当年为什么要选天寿山为皇陵所在地呢?

天寿山原来叫黄土山。中国的风水学中,有“龙脉”一说。中国有三条龙脉:南干龙、中干龙、北干龙,都发源于昆仑山。黄土山翻越太行、燕山蜿蜒而来,进入北京昌平,为北干龙的一条支脉,与“祖山”昆仑山一脉相承。黄土山前为广阔的华北平原,龙脉至此潜入地下。

永乐帝迁都北京前,召集了大批相士寻找“万年吉壤”,最后选定江西术士廖均卿推荐的昌平黄土山。永乐七年(1409年)五月,成祖车驾临视,封黄土山为天寿山,大行封赏。

永乐十一年(1413年)正月,天寿山陵墓建成,命名为长陵。自古帝王的阳宅要与阴宅同属一条龙脉,所以,在建成长陵后,又在龙脉上建了紫禁城。

为了表示与长陵是一脉相承的,特意将挖好的护城河的土堆成了万岁山,这就是现在说的景山,因为当年在那儿存放过煤炭,过去也叫煤山。万岁山是龙脉的龙脊,它还能起到屏障紫禁城、不泄王气的作用。不管怎么说,景山这个景观确实有防风作用,冬天挡北风,是紫禁城的屏障。十三陵的主陵是明成祖的长陵,后来的子孙依次葬入,有献陵、景陵、裕陵、茂陵等等。

最为精彩的应该是长陵。如果要去十三陵参观游玩,对外开放的有长陵、定陵、昭陵和神路,其中的定陵因为它的发掘,被外界知道得最多。

我们要讲的故事,就从定陵的发掘说起。

十三陵是谁的墓地(十三陵不要随意去参观)

1955年,我出生那年,时任北京市副市长,当时也是知名历史学家的吴晗,联合郭沫若、沈雁冰—沈雁冰即茅盾先生,写过《子夜》《林家铺子》,以及很多文化界的名人,向中央政府呈递报告,请示发掘长陵。

时任国家文物局局长、中科院考古研究所所长的郑振铎先生和副所长夏鼐先生认为,当时的技术条件无法妥善开掘与保护如此大规模的古墓及其所藏文物,提出反对意见,可惜未被采纳。由于长陵的面积太大,发掘工作难以进行,所以专家组决定先挖个定陵试试。

十三陵是谁的墓地(十三陵不要随意去参观)

关于定陵,历史上的记载非常翔实。它从万历十二年(1584年)十月初六这个钦天监测算的黄道吉日正式破土动工,到万历十八年(1590年)修建完毕,历时六年,完工那一年,万历皇上才二十八岁。整个工程耗费白银八百万两,相当于万历初年全国两年的田赋收入。

定陵挖好后,闲置了三十年。终于,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神宗皇帝驾崩,被葬入定陵。他过世入葬的时候是五十八岁,活得不算太短。他在明朝皇帝中算是比较长寿的。比他活得长的,第一个是朱元璋,活了七十一岁;第二个是朱棣,活了六十五岁。嘉靖跟他岁数差不多,就多个两三岁。但万历皇帝在位四十八年,是明朝十六位皇帝中,在位时间最长的。

公元1572年的六月十日,年仅十岁的朱翊钧登基称帝,诏告以第二年(1573年)为万历元年,从此开始了他长达四十八年的皇帝生涯。

一提起他,大家就要提及他二十八年不上朝的“黑历史”。他当年之所以不上朝,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是,他要立他最为宠爱的郑贵妃生的儿子朱常洵为太子,但朱常洵既不是皇长子,也不是皇嫡子,哪儿都不挨着,所以遭到群臣的反对,不上朝就算是无声的对抗了。再加上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乾清宫、坤宁宫发生火灾,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皇极殿(今太和殿)也被烧毁,万历皇帝就住到了启祥宫(今太极殿),他就更有了不上朝的借口。

十三陵是谁的墓地(十三陵不要随意去参观)

第二,是当时江南一带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老百姓的生活富庶,当时又有内阁辅助管理,社会较为稳定。其实不上朝和不理政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有学者就认为,内阁制有很多优点,与当时的政治架构是比较匹配的。

定陵当初建了六年,其实挖开它也就一年多的时间。一般皇家墓穴中的防盗都设有所谓的“机关”,定陵的机关是一块巨大的顶门石。顶门石的作用,就如同你要打开一道门,但门后站了一个人形成了阻力。在地宫封闭的时候,要把顶门石摆在正位置上,又想把地宫券门不留缝隙地封死,是一件很难做到的事情。

明清的墓门完全是按照人生前生活中的门样子做的,所以关门后中间一定留有缝隙。这实际上给后世进入地宫且欲打开券门的人留下了可乘之机。定陵地宫的顶门石,就是被考古工作者利用这个缝隙,又借助古书中记载的盗墓神器“拐钉钥匙”打开的。

1957年10月20日下午,北京明定陵地宫的最后一扇石门被开启。打开后,里头还比较宽敞,定陵内最重要的一部分开始展现在世人面前。考古人员发现了静静摆在地宫里的三具棺木,它们分别属于万历皇帝、孝端皇后和孝靖皇后,互相也不怎么挨着。按照大众的思路,这些应该挨得很紧,但其实都隔得很远。

十三陵是谁的墓地(十三陵不要随意去参观)

孝靖皇后

工作人员首先打开了神宗的棺椁,发现其尸身四周放置了金碗、金执壶、金盆、金爵、金带銙等名目繁多的金器,以及玉盂、玉佩、玉带钩等各式玉器,尸身下铺垫有大量金锭、银锭、金冥钱以及各色宝石。孝端皇后棺内的随葬品略少于皇帝,但仍非常丰厚。唯独孝靖皇后尸体上除放置少量金器外,几乎全是银器,身下铺垫的则是铜钱和纸钱外加五个银锭,棺椁内的随葬品也显得颇为寒酸。

十三陵是谁的墓地(十三陵不要随意去参观)

这明摆着,孝端比孝靖受宠。这孝端皇后是正式册立的王皇后,在位四十二年,是历史上在位最长的皇后。孝靖皇后也姓王,也是王皇后,这个孝靖王皇后的出身、际遇堪称传奇。

考古人员随后发现,与棺椁的寒酸不同,孝靖皇后棺椁旁有十几箱随葬品,箱内装的物品相当丰厚,有金器、玉带、玉佩、凤冠、册宝、袍服、鞋履及各式木俑。

今天要讲的这件国宝:三龙二凤冠,便来自孝靖皇后棺椁南侧的第十四随葬品箱中。

十三陵是谁的墓地(十三陵不要随意去参观)

三龙二凤冠

这件国宝现藏于故宫博物院,色泽鲜艳,富丽堂皇,堪称珍宝之冠。它总共镶嵌淡黄色刚玉2颗,蓝宝石33颗,红宝石59颗,还串缀了珍珠3426颗。

“刚玉”,大家听得可能不多。但你只要知道红、蓝宝石都属于刚玉,就知道其价值了。刚玉的颜色十分丰富,几乎包括了可见光谱中的红、橙、黄、绿、青、蓝、紫所有颜色。纯净的刚玉是无色的,当它含有不同的微量元素时,就会呈现不同的颜色。

十三陵是谁的墓地(十三陵不要随意去参观)

再来说说这件凤冠的价值。

明代万历年间,有位文人叫陈汝镝,他创作过一本《甘露园短书》,其中就记载了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各类宝石的价格。前面提到的红、蓝宝石和黄色刚玉为八十两白银一分。珍珠的价格为二十五两白银两分,那也折合约十三两一分了。当时的珍珠都是天然生长的,十分难得。

八十两白银在当时能买什么呢?可以用实物换算一下,一分重量的刚玉类宝石可以在当时买上一万斤大米!要按今天的米价,平均一斤两元到五元不等来算,也是不小的一笔钱。要是折合成工资,相当于一个衙门里的差役十一年的年薪,那就是一个公务员十年的工资了。

明代,一分仅换算为0.37克,用今天的国际宝石衡量单位“克拉”来算,是1.85克拉。再看那凤冠上的宝石与珍珠的合计数量,估摸着普通人几辈子也无法挣到。

再看看它在工艺制作上的特色。它除了用传统的镶嵌、累丝,最抢眼的是大量运用了点翠工艺。这与金色的龙凤相间,无疑是流光溢彩、锦上添花的创作。

什么叫点翠呢?以小聚多的都叫“点”,常见的还有“点蓝”“点染”“点螺”“点漆”。

点翠,实际上是金工首饰等装饰中的辅助工艺,在当时非常珍贵。首先,关于翠羽的获取,《珠翠光华》一书中《发饰篇》写道:“用小剪子剪下活翠鸟脖子周围的羽毛,轻轻地用镊子把羽毛排列在涂上粘料的底托上。”

翠鸟的羽毛以翠蓝色、雪青色为上品,颜色鲜艳,永不褪色。实际上从现有的点翠文物可知,“永不褪色”实属以讹传讹。并且,以活翠鸟取毛也是很残忍的。现在国家出台了法律法规,一般的点翠首饰均用替代品,比如染色鹅毛、同色的丝带等,效果与翠鸟羽毛相比,显得更为出彩,并且利于存放。

当时如此华丽珍贵的凤冠,如何出现在孝靖皇后的随葬品中呢?要知道,她死时只是皇贵妃,理论上没有资格享用这顶凤冠。

这就要讲讲这顶凤冠的主人孝靖皇后的传奇故事。

孝靖皇后姓王,最初仅是慈宁宫伺候李太后的侍女。万历皇上年轻的时候,有一天去看望母亲李太后,结果太后没在。此时,端茶的这个侍女就引起了他的注意。于是,万历临时起意,临幸了这个侍女。但这事儿有点巧,这个王侍女怀孕了!怀孕之事最后一定会被别人发现,太后就发现了。太后就问:“你怎么怀孕了?”侍女就告诉了李太后,说这是皇上哪天哪天的临幸。万历皇帝一开始对这事不承认,试图隐瞒,太后就怒了,令太监拿来《起居注》查证,皇帝这才低头认错。

十三陵是谁的墓地(十三陵不要随意去参观)

之后,王氏生下了皇长子朱常洛,被册封为恭妃。王氏本来可以一步登天,享受皇家的荣华富贵。但是,万历皇上喜爱的是郑贵妃,他想立郑贵妃的儿子朱常洵,所以朱常洛被万历皇帝百般嫌弃,而生下这位皇子的宫女王氏同时也遭到冷落。

当朝的大臣都反对万历皇帝立郑贵妃之子朱常洵,太后也出面干预,万历皇帝以轻蔑的口气说:“这位皇长子是宫女之子。”这让李太后拍案大怒,因为李太后也是宫女出身。最后在太后的威严和群臣的支持下,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朱常洛才被立为太子。但其母并没有因此翻身,日子依然不好过。

直到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皇长孙朱由校诞生。他是长子长孙,王氏才被册封为皇贵妃。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王氏去世,她去世前一直住在东六宫最北边的景阳宫,孤寂、清冷。她哭瞎了双眼,颇为凄惨。按身份,王氏并没有资格入葬定陵,只能在陵区的嫔妃墓安葬。其人生悲惨,生前被冷落,死后依然没什么待遇。

十三陵是谁的墓地(十三陵不要随意去参观)

孝靖皇后谥宝

可九年后,事情有所变化。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万历皇帝驾崩,王氏所生的皇长子朱常洛即位。但朱常洛短命,即位不满一个月也驾崩了,接着,其长子朱由校即位,这就是那个喜欢做家具的天启皇帝。

新皇帝天启即位时仅十六岁。他有一门心事,想着他祖母受的不公平待遇,就给自己的祖母上了一个谥号,叫“孝靖温懿敬让贞慈参天胤圣皇太后”。皇上又将祖母的棺椁从原墓中迁出,与万历皇帝、孝端皇后一并葬入定陵。随葬品也进行了调整,两顶与皇后身份匹配的凤冠也在此时一并葬入。

十三陵是谁的墓地(十三陵不要随意去参观)

九龙九凤冠

当时,定陵出土了四顶凤冠。两位皇后各自两顶,龙凤的数目总和又相当,可见这是天启皇帝对他的祖母与孝端皇后身份相等的一个认可。

十三陵是谁的墓地(十三陵不要随意去参观)

十二龙九凤冠

人的一生经常在名利之间游走,对于皇家来说,天下都属于他们,名分显得比利益更加重要。孝靖皇后大概想不到,在她死后九年,她享受了皇后的最高规格礼遇,备置了相应的随葬品。她若九泉有知,也算一份告慰。

派优网部分新闻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用户自发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交流。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一经核实,立即删除。并对发布账号进行封禁。
(0)
百家小艾的头像百家小艾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