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很短,却很有味道。首句简洁明了,点出时地人事,为下面情节展开作了必不可少的铺垫。“西日沉山,晚烟萦树”句,看似写城郊美景,满含闲情逸致,然下文的“望”“问”两字将主仆二人见天色不早、前程遥遥而归心似箭的心绪表达得含蓄而又充分。对船夫(渡者)的描写尤为出彩,你看,人家心急如焚求问,他却慢条斯理作答,出言甚至违情背理,颇似有调侃意味,也难怪“予愠为戏”了。
然而,事态的发展却证明他言之不谬!反思、咀嚼其言其行,妙处尽在“熟视小奚”。不难设想,其间,他已将小奚身体状况、背负之书、束书之绳甚至所穿之鞋以及路况、心理等诸多因素进行了一番综合思维、系统分析,进而才做出“欲速则不达”之忠告。从“三思而答”的背后既折射出他见多识广、目力如炬的人生历练,也凸显出他稹密、辩证的“立体思维”,这和“予”简单、教条的“线性思维”构成了鲜明对照。
全文笔法写意,惜墨如金,言简意丰。予始而“愠”怒,既而“爽然”,一波一折,理趣横生;船夫一行(熟视)一言(应曰),其“形”未着一字,而其“神”呼之欲出,味之不尽,极富“丰子恺画画不要脸”之神韵。
古人云“世事洞明皆学问”,从船夫身上,我们何妨说成:洞明世事,料事如神!
可以说,短文亮出的不止是“欲速不达”、“躁急自败”的浅显道理,分明还闪烁着辩证思维的智慧之光。小港渡者,一位大智若愚的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