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背景介绍与作者简介(陋室铭作者生平经历)

陋室铭背景介绍与作者简介(陋室铭作者生平经历)

刘禹锡雕塑

刘禹锡,是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文学家,有“诗豪”之称。

公元772年,刘禹锡生于洛阳一个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他“少年负志气,信道不从时”。贞元九年(793年),刘禹锡进士及第。初在淮南节度使杜佑幕府中任掌书记,为杜佑所器重,后从杜佑入朝,为监察御史。贞元21年(805年)正月,唐德宗卒,顺宗即位。原太子侍读王叔文、王伾素有改革弊政之志,这时受到顺宗信任进入中枢。刘禹锡与王叔文相善,其才华志向尤受王叔文器重,先后被任为屯田员外郎、判度支盐铁案,参与对国家财政的管理。这段时间刘禹锡政治热情极为高涨,和柳宗元一道成为革新集团的核心人物。“二王刘柳”集团在短短的执政期间采取了不少具有进步意义的措施,但由于改革触犯了藩镇、宦官和大官僚们的利益,在保守势力的联合反扑下,很快宣告失败。顺宗被迫让位于太子李纯,王叔文赐死,王丕被贬后病亡,刘禹锡与柳宗元等八人先后多次被贬,史称“八司马”。

长庆四年(824年)夏,奉召回京的刘禹锡再次得罪当朝权贵,被贬为安徽和州通判。按唐朝的规定,他应住在衙门里三间三厦的屋子。可是和州的策知县是个趋炎附势的小人,他见刘禹锡被贬而来,便多方刁难他,给他小鞋穿。策知县先叫刘禹锡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不抱怨,反而高兴地写一句诗贴于门上:“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争思辨。”他的这一举动激怒了策知县,他又令衙门的书丞将刘禹锡的房子从城南调至城北,住房由三间缩小至一间半,而这一间半住房位于德胜河边,附近有一排排杨柳,环境还可以,刘禹锡仍不计较,见景生情,又在门上写了一句诗:“杨柳青青江水平,人在历阳心在京。”他仍在此处读书作文。策知县见其仍然怡然自乐,满不在乎,气的肺都要炸了,又和书丞商量,为刘禹锡在和州城中寻了一间只能容得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仅半年时间,策知县强迫刘禹锡连搬了三次家,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

刘禹锡认为此狗官欺人太甚,便愤然提笔写下《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并请大书法家柳公权书碑勒石,立在门前,一时轰动朝野。此举气的策知县一筹莫展,哑口无言。

当年策知县卑劣行为令人不齿,而刘禹锡的《陋室铭》因为超凡脱俗、志趣高雅,具有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流传下来,被后人吟诵传唱。

派优网部分新闻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用户自发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交流。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一经核实,立即删除。并对发布账号进行封禁。
(0)
有我他的头像有我他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