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里馆表达的思想感情(竹里馆翻译及表现心境)

王维身为唐朝时期的诗人,深受儒释道精神的影响,尤爱写山水田园诗,故被人理解为“天人合一”的代表人物。因而被很多人觉得王维的诗多表达隐逸生活的闲适之情,彰显高洁品格,透露着生活的禅趣。然而,当我们了解了王维的生平背景后,其实我们会发现,他所写的山水诗,又在侧面表达了自己郁结不得志、仕途不顺畅的幽幽愤懑,而《竹里馆》正是暗暗表达沉郁、孤愤的代表作之一。本文将从《竹里馆》一诗的景色之美、自况之味、境界之深三个方面来更深一步的了解王维作此诗的思想情感。

本文目录

  • 1 《竹里馆》全诗
  • 2 《竹里馆》写作背景
  • 3 句句皆是景,处处皆冷清
  • 4 自况阮籍,放浪形骸之意下的不平之气
  • 5 人生追求的双重性,亦官亦隐皆可有
  • 6 结语

《竹里馆》全诗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竹里馆表达的思想感情(竹里馆翻译及表现心境)

《竹里馆》写作背景

王维自小才华过人,精于诗画、擅长音乐的他,20岁就考取了进士,担任太乐丞的职位,主要负责音乐、舞蹈等教习,以供朝廷祭祀宴享之用,刚入职数月的王维就因为下人们私自舞黄狮子,惹得皇帝不悦,便遭贬谪,这一贬就是14年,14年后的王维在张九龄执政的庇护下,被擢升为右拾遗,王维一边兢兢业业为官,一边利用闲余生活在京城的南蓝田山麓上修建了一所别墅,以求空余时间修养身心。

唐代末期,党争频繁,王维在被擢升之后,官途一直顺畅,后来却因为李林甫执政、张九龄失势,王维自己也心灰意冷,从此之后便心有余而力不足,想在政治上施展抱负,却无处伸展,只能在官场沉浮,看着国家不断衰败,在安史之乱后的第六年,便与世长辞。

而这首《竹里馆》正是王维在四十岁后,居住在京城的南蓝田山麓别墅上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时写下的。从这首诗整体看来,尽是写美丽的景色,透露着生活的禅趣,却处处流露着孤清、寂寥之意,恰好符合他“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的生活心态。

竹里馆表达的思想感情(竹里馆翻译及表现心境)

句句皆是景,处处皆冷清

《竹里馆》这首诗,紧紧的围绕着“自己”来刻画,一个人坐在幽静的竹林里,一个人弹琴唱歌,一个人住在竹林馆,一个人欣赏晚间的明月,全诗平平淡淡,仿若是每个人所向往的田园生活,不需要别人来观赏,自导自演便是一种幸福。古人多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王维身居竹里馆,是真的不寂寞吗?我想答案是否定的,他是真的寂寞啊!

全诗中虽然找不到一个诗眼,却又觉得字字是诗眼。

一个“独”字,可以看出诗人一个人独处时的冷清,偌大的幽篁中,孤单单一个人在那里欣赏竹林茂盛,看生机盎然,无一处不流露出年迈时的无助。

一个“复”字可以看出诗人王维百无聊赖的生活,他一个人坐在竹林中一遍又一遍的弹琴唱歌,像是在借物表达内心的凄凉,只有一遍一遍歌唱,才能缓解内心的惆怅。

弹着弹着竟然已经到了深夜,此处的“人”蕴含双重深意,第一重是别人,意在说弹琴到深夜,别人也不会知道自己在竹林里弹琴,就像心中的苦闷无人所知一般;第二重是自己,自己沉浸于弹琴到深夜,自己都不知道深夜悄然而至,意在说自己心中难过,忘却了时间的流逝,直到深夜到来,抬头看见“明月”陪着自己,正好反衬出人间的无情,传达自身的孤独。

诗人全诗无一处抒情,全景式展示了独自竹篁弹琴演奏的场景,看似幽静美好,却处处体现着孤独之意。

竹里馆表达的思想感情(竹里馆翻译及表现心境)

自况阮籍,放浪形骸之意下的不平之气

分析完全诗的美景之后,我们都会想起阮籍的《咏怀诗》,诗中写道: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薄帏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山林。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阮籍作为魏晋时期的竹林七贤,他多“放浪形骸”、“饮酒作乐”,看似过得乐观旷达,实际上却是“本有济世志,但属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与世争,遂酣饮为常”。郁郁不得志的阮籍怀着济世天下的雄心,却在魏晋时代始终不能施展抱负,于是饮酒作乐,隐居深山。

而王维的《竹里馆》处处流露着对阮籍《咏怀诗》的模仿,特别是“弹琴复长啸”一句与“起坐弹鸣琴”诗意十分相似,他们均是借景抒情,用自然景色来衬托自己的孤独与伤感。而且《竹里馆》中的“独坐”、“弹琴”、“明月”、“长啸”都与阮籍的《咏怀诗》出奇的相似,这种相似绝非偶然,而是王维过于掩盖自我内心的真情,才会用至冷的语言、疏清的画面来表达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对仕途不顺的怅聊。

王维的诗中经常透露出阮籍的诗文,如 《偶然作》中的“孙登长啸台,竹林有遗处”, 《哭祖六自虚》中的“花时金谷饮,月夜竹林眠”等诗作,其中的“长啸”、“竹林”、“月夜”等均有所考究,可以看出王维对阮籍的热爱与熟悉,更是影射了阮籍的仕途态度,与自己的贴合状态。

竹里馆表达的思想感情(竹里馆翻译及表现心境)

人生追求的双重性,亦官亦隐皆可有

唐代科举考试给予很多人考取功名的机会,这些文人多渴望建功立业、忧国忧民,而当时的政治风气虽然十分宽容,但却十分复杂。

而王维在20岁初入官时,便遭到贬谪,他的痛苦无人能够理解,只能借助佛教来解脱,当时佛教文化与中国的儒家文化贴合的十分紧密,而自小出生于信佛人家的王维,也深受影响。

张九龄当政时,王维出任右拾遗,第二年便修建了山林别墅,可见他本人工作态度,他一方面渴望建功立业,另一方面又时刻准备着面对朝堂的纷争。于是,在经过安史之乱、贼人拘禁、被胁迫署伪职后,他看待官场的态度就发生了变化,于是他后半生在官场浮沉,既不能实现政治抱负,也不能不管不顾与权贵们决裂,只能冷眼看待一切纷乱,这种心情是愤懑的。

古人常说“不愤不发”,“不平则鸣”,《竹里馆》中,王维独坐沉思,在人烟稀少的深山里,与明月相伴,这本身就是一种逃避的态度,他逃避官场的纷争,逃避自己不能为国贡献的现实,只能借着自然之景,仰天长啸,反复弹琴,唱给明月听。诗人用一个“照”字,既凸显了内心向往儒家积极入世的光明心境,又表达了自己追求道家消极避世、追求隐逸生活、返璞归真的禅趣,此时独处的诗人,是纠结的,他的想法是矛盾的、双重的。

我国著名哲学家李泽厚曾说过:

外表尽管装饰得如何轻视世事,洒脱不凡,内心却强烈地执着于人生,非常痛苦。

而民间也常有俗语“人前多洒脱,人后多悲催”,我想王维也是这种心绪,他被后人评价为“诗佛”,读他的诗能够开拓心境,殊不知,他超然脱俗的心境背后,是用隐晦曲折的诗词,深深蕴藉着内心的愤懑不平。

竹里馆表达的思想感情(竹里馆翻译及表现心境)

结语

王维的《竹里馆》表面上在讲述一片宁静祥和的画面,过着有诗有乐的幽静生活,但诗意背后更多的是失意,唐代文人多仕途不顺,又多崇尚消极避世,于是不忍心离开官场的王维选择了“亦官亦隐”的双重境界,他一边忍受着官场的痛苦,一边又在深山中修炼着自己的心境。所谓“不平则鸣”、“穷而后工”,王维虽被成为“诗佛”,说他的诗中多寂静风景,十分惹人喜爱,却道不尽那美景背后,诗人无穷的忧思苦闷。欣赏《竹里馆》,若仅见诗的清幽、孤寂,这只是触及表面,若能够参见到诗人苦闷不得志的愤懑心志,归隐田园的消极心情,才是真正的参悟到了“禅”,参悟到生活苦难,打倒的只是人的身体,而不是心灵。

派优网部分新闻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用户自发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交流。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一经核实,立即删除。并对发布账号进行封禁。
(0)
艾妮才的头像艾妮才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