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邑犹藏千万家什么意思(小邑犹藏万家室出处和解释)

提到开元盛世,我们往往都会想到杜甫的那首诗:“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短短数语,就为我们描述了大唐盛景,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尤其“小邑犹藏万家室”一句,也点名了盛世之下人口的快速增长,没错,经济发展,物丰民实肯定会促进人口的增长;不过这句话反过来说也依然成立:在封建社会,只有人口(户口)增加,才能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国家财政收入,达到公私仓廪俱丰实”。

小邑犹藏千万家什么意思(小邑犹藏万家室出处和解释)

盛世开元

一心志在恢复“贞观之治”的唐玄宗李隆基,自然也明白这个道理。三十多岁的小伙早就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番,来增加国家的户口了然而具体怎么干呢?怎么干才能让国家快速增多户口呢?这对于开元盛世又有哪些积极意义呢?

置一杯酒、或一盏茶,今天阐史君就带大家穿越回开元初年,来看看盛世前夕,唐玄宗是如何借助“检括户口”的政策,开创开元盛世的。

本文目录

  • 1 一、“括户”的必要性:“逃户”日益严重
  • 2 二、弯路:宽严相济 以严为主
  • 3 三、新政:强调安抚 缓和矛盾
  • 4 四、括户的成就和意义
  • 5 五、“括户”留下的问题
  • 6 六:阐史君说:封建关系下,逃户无法彻底解决

一、“括户”的必要性:“逃户”日益严重

“逃户”问题,说白了就是流民问题,农民离开土地,不去种田,既成为了国家的不安定因素,又影响了国家的财政收入。而“逃户”问题,其实早在武则天年间就已经出现了,唐玄宗就曾对此发表过看法:

“天册、神功(武则天年号)之时,北狄西戎作梗,大军过后,必有凶年,水旱相仍,逋亡滋甚。”

您看,唐玄宗所以的多到位啊,他说武则天当政时,战乱啊、天灾啊,时有发生,这就让很多农民不得已只能离开家乡,和土地分离了。

小邑犹藏千万家什么意思(小邑犹藏万家室出处和解释)

农民与土地

而到了唐中宗时期,问题更严重了,天灾不断外加政治腐败,四周夷狄也时不时的侵扰一下,当时有个宋务光敢于说实话,他上书说道:

“丁壮尽于边塞,孀孤转于沟壑,……户口耗减。

及至唐睿宗时期,农民“逃户”问题更严重了。“人多失业,流离道路”,而当时统治者采取的策略是什么呢?叫“严法束之”。靠严法约束显然不能从根本解决问题,最后的结果也只能是“法严而犯者欲重。”也是,当时李隆基和太平公主争权夺利的厉害,谁还有时间、有心思从根本上解决“逃户”的问题呢?

到了唐玄宗掌权之后,他一直想解决这个问题,只不过当着手去办时,才发现问题由来已久,比想象中的要更复杂:天灾与战争固然是一方面,土地兼并、赋役问题也是重要的原因。唐玄宗在处理过程中,由于前期认识不清,也走过一些弯路。

二、弯路:宽严相济 以严为主

说到“括户”,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他便是宇文融,这位老兄称得上是唐玄宗开元时期“括户”政策的设计师,也是执行政策的先锋官。从开元九年二月开始,第一阶段的括户政策,正式实施了。

首先,给逃户设立了一个期限,限定百日以内,逃户需来官府自首。自首的人有优惠政策,可以就地附籍,免收大约一年半的赋调。

那么,自首的人如果不愿意就地附籍呢?也简单,遣返回原籍啊,而且要是能立即就还乡的,还有更加优惠的政策当年的赋课租役全给你免了——够有诚意吧。

不过,要是百日之内不来自首的,对不起,这属于违法了,要罚!给这些“逃户”送到边远地区,就等着喝西北风吧。

小邑犹藏千万家什么意思(小邑犹藏万家室出处和解释)

古代流民

从以上的政策来看,以百日为限,自首的宽大,不自首的严格处理,可以说是宽严相济 。但其实仔细分析一下,也不尽然:返还原籍的逃户,在遣送过程中,差官们对他们怎么会有好感?回乡之后又怎么生存呢?因此所谓自愿返还原籍,基本上也就成了被迫返还;而就地附籍的呢?仅仅免除一年半的赋税,诱惑力其实也并不大。

因此,虽然这些政策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激化了统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唐玄宗很快就意识到了这些问题,在开元十一年八月,酝酿已久的“括户新政”开始实行了。

三、新政:强调安抚 缓和矛盾

开元十一年八月,唐玄宗发布敕令,所以了前两年的括户政策,对问题也进行了较为深刻的分析,他说:

“前令检括逃人,虑成烦扰。”

那既然对百姓造成了烦扰,就得改变啊。在这个敕令中,唐玄宗也提出了“括户”新的指导方针,正所谓:“天下大同,宜各从所乐,令所在州县安集,遂生其业。”

想要让流民“生其业”,这就得解决好土地问题。于是首先,新政将“括户”和“括田”结合起来一起推行。农民之所以流亡就是因为土地丢失、无法生存,因此安抚逃户与括量土地结合进行,让逃户有土地耕种,这是高明的。紧接着唐玄宗任宇文融为“括地使”,解决土地问题,“所在闲田,劝其(流民)开辟”。

其次,在赋税征收上,有了更大的优惠政策。为了调动流民的积极性,唐玄宗、宇文融实行了“征役租调,一皆蠲放。”道理很简单,没了征役租调,才能让流民毫无顾虑的耕种嘛。那免除多少年呢,此后规定“其新附客户,则免除六年赋调。”免除六年,这确实比之前的政策,更有诚意!

而这些“宽松”、“安抚”的政策也得到了广泛的支持,史称政策公布之日,百姓的表现是:

老幼欣跃,唯令是从,多流泪以感朕心,咸吐诚以荷王命。

您看,拿出了较为宽松的政策,也赢得了民心,而随着这些政策被流民接受,逃户问题也得到了一定的解决。

四、括户的成就和意义

这次括户,一共帮助国家增加了多少户口呢?开元十三年二月,唐玄宗颁布制令,提到了“归首百万”。其他史书则称是“凡得客户八十余万。”除去玄宗虚报的,增加八十多万户是可信的。

同步进行的“扩田”政策,也让劳动力增加的同时,闲田能得到充分的利用,有利于农业的生产。再加上那几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物价也跟着降低。《通典》记载括户后的物价为:

斗米至十三文,青齐谷斗至五文,自后天下无贵物。

而这一切,也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这是唐玄宗“括户”政策的根本目的。

小邑犹藏千万家什么意思(小邑犹藏万家室出处和解释)

大唐盛世

括户政策也直接促成了开元盛世。就在“括户”完成后的第二年,也就是开元十三年,唐玄宗就在百官的簇拥下,君临泰山,举行封禅大典。有学者认为,唐玄宗举行封禅大典不先不后,偏偏选择“括户”成功之后,也显示了唐玄宗对于“括户”意义的认识,也就是:只有“括户”政策大见成效,国家才能迎来盛世,作为帝王才有登泰山封禅的资本。可见“括户”对于开创盛世的重要性。

大唐终于迎来了盛世,但接下来,咱们得冷静一下,因为即便“括户”取得了不小的功效,但也存在着不可避免的问题,而这也是唐玄宗一生的遗憾。

五、“括户”留下的问题

“括户”政策取得了成效,但很快,弊端也出现了。很简单,逃户们有优惠政策,六年的赋调都被免除了,那当地的土著户们呢?在负担上存在着明显的反差啊,一些土著户也开始离开土地成为“逃户”了。

唐玄宗也注意到了这一点,于是在开元十五年,唐玄宗下诏规定:“复有逃来者,例输当年租庸。”这说明,新的逃户已经不免赋调了,然而效果却并不好。

开元十八年,唐玄宗采用了更加严格的做法,“顷以天下浮逃,先有处分。”然而严厉的做法,之前早就被证明作用不大。于是他只得在开元二十四年,重新采取了稍微温和的做法,不过效果依然不好。

小邑犹藏千万家什么意思(小邑犹藏万家室出处和解释)

古代流民

面对这种状况,唐玄宗只得失望的说:

“欲免流庸,不可得也”。“未有长策。”

不得不说,唐玄宗做了很多尝试,却依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逃户”的问题。说到这,那么“逃户”问题为什么难以彻底解决呢?

六:阐史君说:封建关系下,逃户无法彻底解决

首先问您个问题,您觉得,中国封建社会,农民、地主、土地之间的依附关系有多紧密呢?其实跟您说,并不如想象中的那样紧密。

小邑犹藏千万家什么意思(小邑犹藏万家室出处和解释)

古代农民与土地的关系

历史学教授钱宗范先生曾在《中国封建社会流民和流民起义诸问题探析》一文中,提出过这样的论断:

中国秦汉以后盛行租佃制,佃农耕种从地主那里租来的土地。随着土地买卖所带来的地主的更换,农民对地主难以形成永久性的租佃关系和人身依附关系。

此论断是有道理的。封建社会,土地兼并与买卖,使农民没有禁锢在土地上,能比较自由的离开土地,虽然这种自由只是小范围的。

而一旦朝政腐败、剥削严重、战乱出现、天灾横行,农民生活不下去了,他们就会脱离土地。只不过,失去土地的农民,又难以找到新的职业,于是只能四处流亡,成为国家不安定的因素。

这当然是封建掌权者所不愿意看到的了,但皇权与个人意志又无法根本改变“逃户”问题,对此,唐玄宗也只能望“逃户”而兴叹了……


参考资料:《旧唐书》《新唐书》

《资治通鉴》

《唐大诏令集》

《唐玄宗传》许道勋 赵克尧

《中国封建社会流民和流民起义诸问题探析》钱宗范

派优网部分新闻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用户自发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交流。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一经核实,立即删除。并对发布账号进行封禁。
(0)
有我他的头像有我他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