匹夫不可夺志也出自哪里(匹夫不可夺志也的古义和今义)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名句的诞生

子曰:“三军1可夺帅也,匹夫2不可夺志也。”

——子罕·二十五

完全读懂名句

1.三军:周朝时,大的诸侯国拥有三军,小的诸侯国只能有一军,所指是军队的多少,而非今日的陆、海、空三军。2.匹夫:指平民百姓。

孔子说:“可以把军队的统帅夺走,但是一个人的志向,却无法去改变。”

名句的故事

古今中外诸多贤人说过不少与孔子此章相类似的箴言,如墨子的“志不强者智不达”,而孟子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同样流传千古。

孔子若非意志力惊人,如何能够摆脱利益的诱惑,为了实践理想,奔波于战乱四起的春秋诸国之间呢?他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便是以匹夫自居,批评那些不肯以仁道治国的诸侯。

历代各家的注解认为,“匹夫”虽然“微不足道”,但是只要坚守志向,无人可以撼动。三军虽然“人多势众”,但是常常不能“上下一心”,一旦主帅被掳,全军随之涣散。所以说啊,可以被夺走的志向就不叫志向,只要真能立定志向,便可以“勇冠三军”!

历久弥新说名句

近代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奠基人之一的费孝通先生,在其知名著作《乡土中国》提到,老一代知识分子共通的精神特点,便是内心有个“志”,而此志就是爱国与献身学术,就是“匹夫不可夺志”的志。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这句话成为后世读书人处于逆境、面对强横时的自励之语。

30年代,陈独秀被国民党逮捕关进牢里,左派文人声援他,当时一本刊物《涛声》公开陈独秀在狱中所亲书的“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表示抗议与对理想的坚持。

近代新儒家学派早期代表人物之一梁漱溟,身处逆境时,就以这段话表明心迹。

1973年,中国如火如荼展开“批林(林彪)批孔(孔子)”运动,梁漱溟被逼发表看法。起先他拒绝响应,最后声明“不批孔,但批林”,引起激愤,被拉至人群中进行“公审”。

期间,梁漱溟一直保持沉默,后来被问到对群众批判的感想,他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登时全场鸦雀无声,继而众人咆哮,场面几乎无法控制。

众人要求解释,他说:“我认为,孔子本身不是宗教,也不要人信仰他,他只是要人相信自己的理性,而不轻易去相信别的什么。别的人可能对我有启发,但也还只是启发我的理性。归根究底,我还是按我的理性而言而动。因为一定要我说话,再三问我,我才说了‘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的老话。吐了出来,是受压力的人说的话,不是在得势的人说的话。‘匹夫’就是独人一个,无权无势。他的最后一着只是坚信自己的‘志’。什么都可以夺掉他,但这个‘志’没法夺掉,就是把他这个人消灭掉,也无法夺掉!”读书人的气节与不畏强权的勇气,在梁漱溟身上展露无遗。

派优网部分新闻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用户自发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交流。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一经核实,立即删除。并对发布账号进行封禁。
(0)
艾妮才的头像艾妮才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