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精髓6个字(三分钟读懂道德经六字精髓)

大道废,有仁义。慧智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道德经精髓6个字(三分钟读懂道德经六字精髓)

在老子看来,仁义的出现,因为大道的荒废;而虚伪的出现,又因为过分的聪慧。以此类推,所谓孝慈、忠臣,都是因为社会已经礼崩乐坏的缘故,之所以推崇美好,是因为现实已经坏的不能再坏。

这话看似偏激,但仔细想想,事实确实如此。和老子的“圣人不死,大盗不绝”有异曲同工之妙。

从古至今,儒家推崇“仁义礼智信”,将其作为核心思想和价值取向。然而,老子却尖锐地批判了儒家学说的伪善,认为正因为道德存在缺失,人们才会制定制度礼仪,以此约束行为,然而在鼓吹社会道德的同时,人为扼杀了质朴的天性,从而导致目的性的“虚情假意”。

人类是高等生物,拥有最为发达的的情感,然而这也让人类拥有最可怕的欲望,不满足基本生活物质,在欲望的驱动下,追求更加奢靡的生活,以各种手段毫无节制篡夺资源,破坏既定的平衡。因此孔子提出了“仁义”,认为只有仁义能带来和睦安定,否则必将招致祸患。

道德经精髓6个字(三分钟读懂道德经六字精髓)

实际上“仁义”两字对于很多人来说,不过是工具。喊着光面堂皇的口号,实际上做着最龌龊的虚伪之事情。坑蒙拐骗,无恶不作却偏偏摆出道貌岸然的面孔,把阴谋隐藏在花言巧语之后,这就是虚伪,没有把智慧用在正道,而是有意去做违背自然的行为。

和孔子强调要建立社会道德体系不同,老子摒弃伪善的“仁义”,提倡人回到本始初心状态。历史上处于需要,往往以严酷的刑法桎梏约束,指定“凡。。。杀,凡。。。奖”类似的条文,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威慑作用,但这只是以暴制暴,以武力作为背书的社会道德,无法从本质上解决问题。

再说说孝道吧。中国历朝历代都把“孝”看的很重,在长期的熏陶下,形成了特有的国学文化。尤其在清朝直接提出“以孝治国”,把孝当成头等大事。不孝不以成才,然而当孝成为了考核个人道德品质的重要标准时,孝也丧失了原本的道德含义,成为谋取口碑的手段,以丧事大肆收礼敛财,孝的人风光,死的人痛苦。

道德经精髓6个字(三分钟读懂道德经六字精髓)

再说历史上那些忠臣良将吧。人们赞美他,歌颂他。唾弃那些奸臣阉党,将其永远钉在历史耻辱柱上。其实如果国家安定,人们富足,哪里有忠臣,哪里又有奸臣呢?很难说是忠臣挽救了历史,还是由历史推出了忠臣。一个海清河晏的时代,毫无疑问是没有忠臣的生存空间的,英雄的诞生,往往也意味着那是一个黑暗的时代。

我们渴望正义伸张,因为有邪恶肆虐,我们厌恶虚伪,只是因为我们畏惧欺骗,然而当一切欲望都不复存在,你还有什么担心害怕的呢?

所以,借用佛陀说的话,放下心中的执念,在有限的时间里,去感悟无限的天地,回归初心本心。

更多资讯请关注“酒歌说文”,为您提供更多国学知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学习博大精深的国学,只需每天看上一眼。

道德经精髓6个字(三分钟读懂道德经六字精髓)

派优网部分新闻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用户自发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交流。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一经核实,立即删除。并对发布账号进行封禁。
(0)
艾妮才的头像艾妮才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