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招聘官初次接触应聘者,不管对方表现得积极还是被动,你的重点必须放在促使应聘者站在职业发展的角度,去评估你所提供给他的机会上。而不能让他仅仅把它当作另外一份能提高更多薪水或离家更近一点的工作。
这能有助于谈判流程的顺利进行,并最大限度地降低他被竞争对手吸引走的几率。
4、搜索“早起的鸟儿”
顶级人才不会去求职市场寻找与他们的技能和经验相匹配的工作,他们只会悄悄地进入市场。
首先联络以前的同事,做一个从上至下的行业与公司调查。如果无果,他们会借助更广的人脉加大调查力度。企业的人才搜索计划需要通过把招聘广告投放到合适的地方,吸引到这些“早起的鸟儿”。
你还可以通过积极推动内部员工推荐计划,确保这些顶级人才第一个联系你的员工。
5.允许应聘者“只是看一看”
大多数公司的招聘流程与职业网站,都是以应聘者准备好应聘某个特定职位为前提而制定的,这个理念从根本上就是错误的。
顶级人才,特别是那些“早起的鸟儿”,往往只是看一看并比较比较自己手头的诸多选择。
为了适应这些人才的需要,招聘人员绝不能太激进地推动招聘过程,招聘经理必须乐于与应聘者们进行“探索式的”交谈与会面。职业网站需要允许应聘者实时与招聘官交谈,浏览大量岗位,而不是专注于具体的入职要求。
这一切的重点必须建立在这样一个理念上:这些早起的鸟儿首先只是到处看一看,他们乐意进行合理的“迁徙”,前提是他们在每一步都能获得合适的信息。
6.拓展伙伴关系
换工作是件大事,并且在今天这种压力重重的工作环境下,时间相当宝贵。
招聘官需要积极参与到与应聘者的关系拓展中,而不是被对方一个“不”字就直接打倒,你要去了解应聘者遇到过哪些职业发展瓶颈,你能给他提供什么解决方案。
有很多招聘官净问些错误的问题,对于岗位的真实需要缺乏了解,所以给人留下肤浅的印象。在这样一个流动性极大且竞争也极大的市场,招聘官将要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就像做销售一样,这要求企业给他们提供更多培训,让他们对人才市场有个全面的认识,让他们与主管招聘的领导者建立真正的伙伴关系。
7.让面试变成你的秘密武器
大多数经理与高管都认为面试的首要目的是评估应聘者的能力,这与一些做销售的人的想法类似。
他们认为发现流程是用来确定客户是否有资格拥有其产品的,而不是根据它来确定客户的基本需求。要注意,这是错误的!
如果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来看待面试流程,你会发现其真正目的是寻找空缺,这个空缺在应聘者的背景与他能从新工作中期望得到的东西之间。
例如,如果应聘者没有管理大型团队的经历,或没有处理过可拿来对比的项目,或不曾拥有过你企业的这个岗位将能给他提供的眼界,这些空缺都可以作为他接受你的入职邀请的理由。
如果这种差距很大,这个应聘者显然就不适合这个岗位;如果这种差距不够大,那么这就不算一个大的职业飞跃,他很可能拒绝你。在进行面试的过程中始终牢记这一点,评估的准确性就会增加。
8.实施基于事实因素的评估流程
用投通过或淘汰票的方式决定录取哪个人,这种做法不仅肤浅和费时,而且容易出错。
当企业利用面试来收集信息时,如果组织不当,收集到的信息就是多余的、狭义的。
更糟糕的情况是,由于大部分招聘经理没有有意识地去寻找不确定的信息,也没有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去评估应聘者的能力,增加投票这一环节就类似于你只根据营销手册上的信息来做出一个重要的投资决定。这能行吗?
当招聘团队的成员都清楚实际岗位的需要,并只针对几个关键事实进行评估时,评估的准确性就会大大提高。你要记住,关键是要评估应聘者的能力以及工作动力。
在面试开始前,面试官们要一起开个碰头会,共享一下将来面试的那些人的详细信息,而不是仅依靠个人感觉或对方的技术背景来决定是否录用。
9.确保应聘者持续获得信息
面试的结尾并不就是确定招聘应聘者与否,而是开启新一轮的接触。对企业来说,根据诸多事实来评判应聘者合适与否很重要。
同样,对应聘者来说,他也需要根据诸多事实来评估不同的工作机会,看到底哪一个最合适自己。
你可以给对方发一张基于诸多事实来做决定的表格,让他自己就里面所列的项目,给你公司以及别的同样向他伸出橄榄枝的公司打打分,甚至包括他自己当前所在的公司。
在面试流程中,你要赶在应聘者做出最终决定之前就让他们了解所有这些具体信息。如果,你公司提供的职位在长期而言对他意味着一次不错的职业飞跃,只要对方不把薪酬作为第一考虑因素,通常他会选择你。
10.将招聘与绩效系统挂钩
使用工作描述来定义真实绩效目标的方式,与大多数公司所使用的绩效管理流程很自然地衔接在了一起。
这样做,就使得招聘人员能根据实际的工作需要来评估应聘者,应聘者面试的那个岗位也是基于实际工作需要而设立的。通过过程中的每一步明确工作期望值,可以促进应聘者对岗位的理解与兴趣。
建立一个正式的启动前(这个时间在发出入职通知与开始上岗之间)的入职培训项目,以使新员工与招聘经理就绩效目标达成清晰、一致的认识,并明白其中的轻重缓急,这很重要。
在新员工入职后的三到六个月内,要紧密跟踪了解并评估其绩效。如果该员工的能力与工作动力都与真实的工作需要相匹配,那么,他留下来的几率与工作满意度都可能上升。
很多人力资源经理与招聘经理的问题是,他们把招聘流程中的一个个步骤都看成独立的。没有合适的纽带,这种端对端的流程很可能分崩离析。
使这种端对端的流程发挥作用的关键是,退后一步,了解这些顶级人才独一无二的需要。从这种战略角度来看,流程的每一步都要从根本上重新设计。
虽然,将招聘流程转变为可以升级的业务流程并不容易,但它也不会像在全公司范围内实施其他的业务举措一样难。
如果,招聘到顶级人才是公司数一数二的战略目标,那么,没有什么能比完成这一流程转变更重要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