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跟大师谈论他的商业逻辑,从创业项目追本溯源,大师讲出了基本论断:互联网时代是工具的时代,移动互联网时代是内容的时代。这个划分其实跟我的论断完全相反。抛开各种文字的差异,这种根本上的差异让我无比震撼(其他方面我们的态度高度吻合)。
联想到之前跟圈里人沟通的一堆稀奇古怪的判断,我决定自己梳理下自己的思路,分享给大家,希望供大家参考。
在大的尺度上,技术的创新是所有商业创新的根源。技术是社会当中最基本的参数,它独立渐进发展,间或在不同领域爆出突变。基础的技术进步为众多产品创新提供了支持,推动了全社会的商品在特定方向升级改进;基础技术的广泛应用还会重新塑造人类的生活形态。
人类的渴望是另一个独立参数。衣食住行、安全、尊重、审美、交流等等都是人类在所有社会中共通的、不变的渴望。新的技术提供更丰富、高效的方式来满足渴望,是生活更美好。人类的渴望通常不会变化,变化的主体是满足渴望的途径,以及对这些途径的“需求”。这些“需求”受限于具体的时代、社会、收入、成本等等因素——不加限定的肯定或者否定某个具体产品的“需求”通常难以服人。
新技术的扩散会形成创新产品迭出、生活形态剧变的浪潮;挖掘新技术的优势、设计全新的工具与产品,最终绕过已有市场主体快速获得商业利益。这就是我对创业的基本认识。
自2007年以来的“移动互联网”浪潮,影响广泛、意义深远。追究它的技术本源:因为各个领域技术的积累,原本作为通讯工具的手机获得了更强大计算能力、多媒体展示能力,最终成为了处理能力强大的贴身终端——大众第一次获取了随身携带的信息处理工具。
智能终端的技术突破可以被概括为三个要点:1、信息处理能力延伸到身边;2、信息窗口延伸到了身边;3、信息传输延伸到了身边。概括起来就是: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干活了。
近来同样炙手可热的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其实跟这个主题关系不大。它们一直独立演进,同样独立地、无声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它们在最近这几年并没有革命性地突变,国内的热捧部分来自原有基础的薄弱。创新的产品如果能够融合两个领域的最新成果固然很美,但是这样会提高创新的门槛。
技术浪潮延伸出去,对生活方式产生了影响,比如个人时间的碎片化、社交网络的凸显等。顺应这个潮流,新的产品通常会得到助力。不过我个人更青睐的做事方法是:寻找并遵循生活方式变更背后的技术驱动与个人渴望。
专注智能终端转移到个人身边的变化,从中寻找机会;吸收其他领域最新的成果,适当考虑现有生活方式的变迁,这是我探索移动互联网创业的基本逻辑。
所谓浪潮,区别于“风口”、“冰桶”,它会全面改变我们现有的生活。而我所能做的事情,就是在大浪潮中站稳身子、顺手舀一桶——浪潮虽大,我能够掌控的范围却最多只有一桶的空间。
针对特定行业,我所梳理的机会工具有三个:
1、对于个人用户,理论上新技术会触及每个领域,当前哪个领域暂时是空白的?
2、对于个人用户,现有的IT工具所服务的渴望有哪些是具备场景特点、需要贴身服务?
3、对于企业用户,移动互联网能够在哪些方面改进他们原有的业务?
在小学课外培训这个特殊的行业,我相信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引进会带来更加明显的改变,因为:
1、家长教育子女的场景是移动的、零碎的,需要移动的辅助工具;
2、到目前为止,小学生家长在教育领域只有“家长帮”作为工具,这明显不够;
3、对于培训机构而言,代家长教育子女是产品,家长是消费者(和决策人)。目前消费者与服务过程隔离,这对于服务行业而言是巨大的改进空白。
后记
作者推崇新东方小狼的《教培行业分析》系列文章,也赞赏其“产品特点——组织结构——竞争策略”的分析框架。本篇简单梳理了(移动互联网的、课外培训行业的)“产品”形态之前概念,后面将大致按照小狼的思路分析产品形态、组织形态和竞争策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