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 现代营销数据源 绘图者:郑雅馨
数据源:Kumar, V., Veena Chattaraman, Carmen Neghina, Bernd Skiera, Lerzan Aksoy, Alexander Buoye and Joerg Henseler (2013), “Data-driven services marketing in a connected world,” Journal of Service Management, Vol. 24 No. 3, 2013, pp. 330-352.
1.传统数据
传统数据的来源,包括:调查、焦点群体、实验、访谈、观察、交易(如透过扫描所获得的数据)等。在网络营销出现之前,传统数据主要透过营销研究工具来获得。
2.数字数据
数字数据为透过人与网络提供的服务(例如:搜索引擎)互动后所产生的数据(例如:在搜索引擎上输入关键词),以及人与网络上的其他人互动(例如:众人在朋友圈上分享的数据)。
现在,许多传统数据与数字数据重叠之后,可透过网络进行存取。例如,透过物联网装置加以追踪、测量、并记录消费者行为。此外,在实体与数字的环境里,观察消费者的行为可以同时进行。无论是在实体店面观察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或是网络商店里记录消费者的浏览行为,这两种数据不但可以个别搜集,还可以进行桥接。
3.神经(生理学)数据
库马指出,无论是传统数据或是数字数据,虽然都来自消费者,但要了解顾客的想法,还是以进入客户的脑子里最直接。尽管有成本和道德因素存在,神经生理学工具在营销研究中,越来越受欢迎。而这些神经(生理学)数据,指的是营销过程中,使用非侵入性、生理学或神经学工具所进行的测量和指标,像是透过检测仪器,纪录人类器官(大脑、眼球等)运作所产生的数据。例如:透过眼球追踪技术,记录眼睛浏览网页的画面数据。
举例来说,眼动仪可以追踪和记录眼睛的运动,包括「跳视(saccade)」与「凝视(fixation)」等,都被认为是测量视觉注意力的有效工具。在营销研究中,眼动追踪数据主要用于广告研究,例如:检查户外广告的视觉注意力,以及和印刷广告的视觉复杂性[1]。此外,尚多(Chandon)等人(2009)结合眼动追踪数据与店内零售环境中的购买数据,研究后发现,与消费者自己回答的调查报告相比,「眼动追踪」能更有效地捕捉超市货架上品牌的实际视觉注意力[2]。
在营销数据的来源当中,依图1的数据量多寡进行排序。数字数据被认为是数量最多,因为可以在网络上搜集到大量个人所产生的数据。相对的,神经数据的数量最少,主要的原因是因为搜集数据的技术还不普遍,而且相当昂贵,但这样的状况未来会随着新搜集数据工具的出现,产生转机。
最后,库马提到,利用数据驱动,可以改变企业的根本体质,让数据单位从成本中心转变成价值创造中心。虽然目前有91%的营销长知道应该实行数据驱动营销,但仍有29%的企业,只拥有少量的顾客数据。此外,也有39%的数据搜集者,无法将数据转变成可以操作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