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类历史上,各个领域的杰出人物都如耿耿星空,群雄闪耀;想要再从中挑选出有限的几个更伟大的大家、大师、巨匠来,实在困难。更何况,对于文学艺术而言,素来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之说,很不容易分出个谁比谁强、谁比谁高来,每个人都会有自己不同的看法、要求。尤其是在为数有限的一批杰出文学家、艺术家中,再认定出居最前面的若干位来,那简直是一种残酷与痛苦,许多人甚至觉得这件事本身就没有多大意义,就像古今中外各种类似的所谓“排行榜”一样。
但本人总认为,世上万事万物,应该还是有一个相对客观、全面、合理的标准的。国外某权威机构曾评定出世界十大文豪,他们是荷马(古希腊)、但丁(意大利)、莎士比亚(英国)、歌德(德国)、拜伦(英国)、雨果(法国)、托尔斯泰(俄国)、泰戈尔(印度)、高尔基(前苏联)与鲁迅(中国),多少年来人们似乎对其并无很大异议,这就非常不简单了。如今我也要“冒天下之大不韪”,拟定出中国十大文豪来,以求抛砖引玉之效。我拟定出的中国十大文豪是:庄子、屈原、司马迁、曹操、杜甫、韩愈、苏轼、关汉卿、曹雪芹与鲁迅。(若要评20位,那么另10位则是:贾谊、陶渊明、李白、白居易、柳宗元、欧阳修、汤显祖、罗贯中、龚自珍、郭沫若。)
庄子(约前369—前286年):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今安徽境内)人,家贫,曾做过宋国漆园吏。相传楚威王召他为相,被拒绝。中国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老子合称道家“二圣”)。他学问广博、性情独特,继承并发扬了老子的理论,而且更加深刻、广泛,并具有朴素辩证法、自由观、平等观等思想;但也有把相对性绝对化、消极无为、宿命论等错误观点。庄子哲学在中国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后来的玄学、佛学、理学对它都有大量吸收。庄子亦堪称文学天才,其散文是春秋战国诸子百家中文学价值最高、意味最强的,与屈原诗歌并称中国先秦文学史上两大丰碑。现存《庄子》33篇,大多为寓言故事,代表作有《逍遥游》、《齐物论》、《秋水》等,说理与幻想完美结合,诗意浓郁而善于抒情,想象丰瞻、笔力酣畅,汪洋恣肆、变幻诡奇,描写生动传神、语言恢宏瑰丽。中国古今说理文章,能写得活泼有趣且理论深透者,无出其右。在写作上,其对后世文人影响之大也罕有可比。
屈原(约前340—前278年):名平,战国后期秭归(今湖北境内)人,楚国贵族,曾任楚怀王左徒、三闾大夫,但理想不遂,报国无门,遭谗流落在湖南沅、湘二水一带,最后于长沙附近汨罗江畔自沉。屈原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知识分子、进步政治家、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家。他是中国最早的专业诗人、中国文学之父、古典文学之圣、荆楚文学乃至南方文学奠基人、湖湘文化之源、先秦文学代表人物、《楚辞》主要文学家、中国文学史上积极浪漫主义诗歌创始人。他吸收民间文艺与劳动人民的丰富营养,创造出“骚体”这一诗歌新形式,以优美的语言、无穷的想象,溶化神话传说,写出了许多雄奇壮丽、绚烂多彩的光辉诗篇。其以整个生命、精神、才情熔铸而成的代表作——政治抒情长诗《离骚》(2400字),与北方《诗经》三百篇合称中国古代文学两大传统。另有《九章》、《九歌》、《天问》等名作。屈原的人格、行为、思想、作品对后世影响很大,鲁迅谓其“逸响伟辞,卓绝一世”,“其影响于后来之文章,乃甚或在《三百篇》以上”。
司马迁(约前145或前135—?年):字子长,西汉时期左冯翊夏阳(今陕西境内)人,太史令司马谈之子,曾“行万里路,破万卷书”,后继父职,着手撰写《史记》,因李陵案被处腐刑并下狱,出狱后任中书令,发愤继续完成《史记》,前后历时近20年。司马迁是中国最伟大的历史学家(史圣),也是中国历史学家中文学才华最高的一个;是秦汉两朝散文艺术的最高成就者、第一大文学家。《史记》是中国第一部“通古今之变”的记传体通史,也是中国古代第一部传记文学总集,一部气魄雄伟、包罗万象、博大精深的百科全书式的通史巨著。全书计有12“本纪”、10“表”、8“书”、30“世家”、70“列传”,共130篇。记事起于传说中的黄帝,迄于作者当时的汉武帝,首尾3000年,尤详于战国、秦、汉。他以“考信”、“实录”的精神从事著述,不虚美,不隐恶。其叙事简明生动、系统清楚,人物丰满、富有个性,语言优美、文笔绚烂,鲁迅谓其“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对后代史学与文学都有深远影响。
曹操(155—220年):字孟德,小名阿瞒,东汉三国时期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曾举孝廉为郎,征黄巾大起义时起兵,后讨伐董卓,继而迎汉献帝“挟天子以令诸侯”,破袁术,擒吕布,战乌桓,官渡之战大败袁绍,统一北方,任丞相,与刘备(蜀)、孙权(吴)形成三国鼎立之势,并进封魏王,在赤壁之战中被刘孙联军击溃,逝后不久其子曹丕代汉称帝,追尊其为魏武帝。曹操兴屯田,修水利,抑兼并,推广农业生产技术,改革赋税制度,使其统治区社会经济有所恢复与发展;知人善任,唯才是举,抑制豪强,加强集权;运筹帷幄,精通兵法,著《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书,是中国历史上少数最为才干杰出、贡献卓著的政治家、军事家之一。曹操“外定武功,内兴文学”,从文学上说他是东汉三国乃至魏晋时期文坛巨擘(汉唐交接期文学之圣)、“建安文学”领袖、“建安风骨”开创者与体现者、曹氏父子“三曹”之代表人物,其诗文被史家称为“实录”。诗歌主要有《观沧海》、《短歌行》、《蒿里行》、《乌虽寿》等,豪迈慷慨,悲凉苍劲,辽阔雄壮,佳句迭出。散文也是清峻通脱,质量较高。其人其文多次受到毛泽东高度评价。
杜甫(712—770年):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老,盛唐与中唐交接时期人。祖籍襄阳(今属湖北),后迁居巩县(今属河南)。诗人杜审言之孙。初期举进士不第,遂漫游各地,后寓居长安,任过小官。“安史之乱”时谒见皇帝,授左拾遗。后弃官西行,度关陇,客秦州,寓同谷,最后移家成都,筑草堂而居。一度为剑南节度使幕中参谋,世称杜工部。晚年携家出蜀,漂泊鄂、湘一带,病死于赴郴州途中,而其“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壮志未酬。杜甫是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爱国诗人。中国古代文学以诗歌最盛,诗歌以唐朝最盛,唐朝以李(白)杜(甫)白(居易)成就最大,而杜甫又是中国古典诗歌的第一大家、主要代表者(诗圣),其作品因为真实、深刻、广泛、生动反映了当时唐王朝由盛及衰的社会现实而被誉为“诗史”。他继承、发扬了《诗经》优良的现实主义文学传统;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手法娴熟全面(尤长于古体、律诗);风格多变,语言精炼,沉郁顿挫,深挚厚重,具有高度表达能力。其代表作有“三吏”、“三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春望》、《丽人行》等。
韩愈(768—824年):字退之,世称“韩昌黎”,中唐时期河南河阳(今孟县)人。3岁而孤,由其嫂抚养成人。刻苦自学,25岁登进士第走上仕途,先后当过多任各地不大不小之官,但也数次因直谏犯上被贬。位至刑部、兵部、吏部侍郎等。唐朝杰出文学家、哲学家。政治上反对藩镇割据,思想上尊儒排佛。所作《原道》、《原性》强调自尧舜至孔孟一脉相传的道统;又认为人性有上、中、下三品之分,提出性三品说;另有《师说》认为“人非生而知之者”,并提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教育见解,对后世影响甚巨。韩愈主要的才学与成就还是在文学上。他终生倡导古文运动(其文体改革也配合了当时政治运动需要)并成为其领袖与奠基人,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文圣),誉其“文起八代之衰”,在唐代散文史上与柳宗元齐名,在中国古代散文史上与苏轼齐名。韩愈创作了大量优秀散文,代表作有《杂说》、《师说》、《祭十二郎文》等,形成了一种富于逻辑性、规范性的独特风格,雄奇奔放,变化万千,构思新颖,晓畅明快。《古文观止》收入其作最多。韩诗则力求新奇,但不免流于险怪,对宋诗影响颇大。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自称东坡居士,北宋时期眉山(今属四川)人。先后任翰林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因“满肚子装着不合时宜”,与当时旧党、新党均政见不同,无数次被贬至杭州、密州、徐州、湖州、黄州、惠州、琼州、常州等地,也许是中国古代受贬谪最多最频的官员、文人之一。他学识渊博,才华横溢,个性耿直,奖掖后进,政治上虽属保守,也常有改革弊政的要求。苏轼与其父苏洵、苏辙俱享文名,世称“三苏”,又以苏轼最高。苏轼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文学家、艺术家,其在文艺各领域才学、成就之全面、精湛,放眼全世界亦罕见。在散文上,他与韩愈并居“唐宋八大家”之首,是中国古代散文史上两大高峰之一,在两宋则与欧阳修媲美,代表作有前/后《赤壁赋》、《石钟山记》等,行云流水,明白畅达,清新简练;在词作上,他是中国古代文学史最伟大的词作家(词圣),是“豪放派”奠基者与代表人物,同辛弃疾齐名,代表作有《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念奴娇·大江东去》等,突破五代以来旧传统,提高了意境,扩大了题材,风格豪放磅礴,挥洒自如,影响深远;在诗歌上,他各体皆工,尤长七言,质朴清丽,自成一家,于宋代文坛同黄庭坚齐名;在书法、绘画上,他也卓有成就,擅长行楷书,能画竹木石,创作外且有理论,与米芾等人并称“宋四家”。
关汉卿(约金末—元大德(1297-1307年)时或其后):号已斋叟,元代大都(今北京市)人。曾任太医院尹,但并不感兴趣。一生从事戏曲创作活动,曾任杂剧作者团体“玉京书会”之首;不仅能编剧,且能“躬践排场,面敷粉墨,以为我家生活,偶倡优而不迟辞”,即亲自上台表演。为人“滑稽多智,蕴藉风流”,而又坚强不屈,热爱人民,甘愿清贫。关汉卿是元代杂剧代表作家(剧圣),也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戏剧家、古典戏剧奠基人;他是载入我国史册最早的专业戏剧家,也是古代最多产的剧作家,所作杂剧共60余种,超过了“创造得最多”的英国大文豪莎士比亚,故又有“东方莎士比亚”之誉。其代表作有《窦娥冤》、《救风尘》、《拜月亭》、《调风月》、《望江亭》、《单刀会》等。作品深刻反映社会现实,表现下层百姓生活和感情。所作剧本内容广泛,结构完整,风格多样,人物性格鲜明,情节曲折生动,曲词质朴精炼,艺术造诣深厚,悲剧、喜剧均颇为成熟,对元杂剧及后来戏曲发展影响很大。与马致远、白朴、郑光祖并称“元曲四大家”。另有散曲作品10余套、小令50余首等。
曹雪芹(?—1763年):名霑,字梦阮,满族,清朝北京人。其祖先随清兵入关,得到宫廷宠幸,成为显赫一时的贵族;自曾祖起,三代世袭江宁(今南京)织造;祖父曹寅是康熙宠臣,又是当时“名士”,诗词书法皆工,著名《全唐诗》即由其主持刊印,家学渊源,于他熏陶甚大。雍正初年,其父因事获罪,家产获没;次年全家迁返北京,从此家道衰落,亲历变故,感触极深。晚期居北京西郊,“举家食粥”,贫病而卒,年未及五十。而其旷世名著《红楼梦》正是作于凄凉困苦的晚年,“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曹雪芹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小说家(小说之圣),也是世界文学史上少数顶级小说巨匠之一。《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小说,也是世界文学史上少数顶级小说之一;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光辉所以,书面汉语的经典。作为中国古代现实主义文学巨著、中国封建末世的恢弘历史画卷与百科全书,《红楼梦》以作者经历的大官僚地主家庭由盛至衰的漫长、复杂、曲折过程为背景,以虚构的贾氏家族内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及婚姻悲剧为主要线索,生动、真实地描绘了当时尖锐的社会矛盾,批判了传统封建礼教等腐朽思想,歌颂了叛逆者与奴隶的反抗行为。它塑造了大量富有典型性格、鲜明立体的艺术形象;规模宏大,结构严谨,情节纷繁,条理清晰,内容广博,语言优美,将思想性与艺术性很好地结合于一体。当时人称“开谈不说《红楼梦》,纵读诗书也枉然”。如今还有专门的“红学”。他亦能诗,善画石,但作品流传绝少。
鲁迅(1881—1936年):姓周名树人,生于近、现代之交浙江绍兴一个没落士大夫家庭。1902年赴日本留学,后弃医从文;1905年著文支持孙中山革命派,反对改良派;1908年参加光复会;不久回国,在杭州、绍兴等地教书;1911年辛亥革命后在南京临时政府、北京政府教育部任小职;1918年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此后连续发表其小说力作,其中《阿Q正传》享有国际声誉;1919年五四运动后参加《新青年》杂志工作;1920年起在北京大学等高校兼任讲师;1926年因支持学生爱国运动为反动当局通缉,被迫南下,先后到厦门大学、中山大学等地任教;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到上海,一直以杂文为主要武器,用笔坚持战斗;1930年发起并领导左翼作家联盟、中国自由大同盟,后又参加中国民权保障同盟;1936年初“左联”解散,仍积极参加文化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此年10月,以积劳过度和肺病在上海逝世。“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毛泽东语),中国新文学、现代文学、无产阶级文学奠基人,五四文化运动主要代表人物与旗手之一;中国20世纪最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中国白话文以来最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白话文学之圣)。其在中国白话短篇小说创作(结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杂文创作(多达600余篇,结集近20种)上的水平与成就,至今无人可比;其在散文创作(结集《朝花夕拾》等)、散文诗创作(结集《野草》等)、文艺理论研究(专著《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等)上的水平与成就,亦始终居一流之列;其少量古体诗词(《自嘲》、《无题》等),质量也很高。此外,鲁迅还领导和支持了多家进步文学团体;主编了10数种文艺期刊;热忱关怀、积极培养青年作者;大力译介外国进步文艺作品;提倡木刻艺术和介绍国内外名画;搜集、整理、研究了大量古典文学作品等,贡献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