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中国人的新生儿满周岁的时候,就有“抓周”的习俗。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里有这样记载:
“江南风俗,儿生一岁,为制新衣,盥浴装饰,男则用弓矢笔墨,女则用刀尺针缕,并加以饮食之物及珍宝服玩,置之儿前,以观其发意所取,以验贪廉愚智,名为试儿…”。
这说明,古人在周岁时,已经开始考虑孩子的职业问题了。
现代职业生涯理论的集大成者是美国的舒伯。他指出:职业生涯是指人的一生的职业历程,即一个人一生中的职业、职位的变迁及工作、理想的实现过程。
舒伯的职业生涯理论把人的职业发展划分为5个大的阶段。
1、 成长阶段。从0~14岁。
经历对职业从好奇、幻想到兴趣,到有意识培养职业能力的逐步成长过程。
他将这一阶段,具体分为3个成长期:
幻想期(10岁之前):儿童从外界感知到许多职业,对于自己觉得好玩和喜爱的职业充满幻想和进行模仿。
兴趣期(11-12 岁): 以兴趣为中心,理解、评价职业,开始作职业选择。
能力期(13-14岁): 开始考虑自身条件与喜爱的职业相符合与否,有意识的进行能力培养。
2、 探索阶段。由15-24岁。
择业、初就业。也可分为3个时期。
试验期(15-17岁):综合认识和考虑自己的兴趣、能力与职业社会价值、就业机会,开始进行择业尝试。
过渡期(18-21岁):选择接受专门的专业和职业培训或者查看劳动力市场。
尝试期(22-24岁):选定工作领域,开始从事某种职业。
3、 建立阶段。从25-44岁为建立稳定职业阶段。
经过两个时期。
尝试期(25-30岁):对最初就业的职业不满意,再选择、变换职业工作。变换次数各人不等。也可能满意初选职业而无变换。
稳定期(31-44岁):最终职业确定,开始致力于稳定工作。
4、维持阶段。在45-64岁这一长时间内,劳动者一般达到常言所说的功成名就的情景,已不再考虑变换职业工作,只力求维持已取得的成就和社会地位。
5、衰退阶段 (65岁以上)
由于生理及心理机能日益衰退,个人职业角色的分量逐渐减少,开始考虑退休并享受自己的晚年生活。
我们注意到,在15-24岁的探索阶段,生涯规划的主要任务是认识自己的兴趣、能力与职业的社会价值,了解就业机会,接受专门的专业和职业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