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导读:搜索功能几乎是所有APP的标配,用户会通过这个功能搜寻自己想要的信息,是一个高频的基础功能。如何通过数据优化搜索功能呢?本文作者列举了28个对优化搜索功能非常有用的指标,与你分享。
你是不是看过很多讲怎么做搜索功能的文章,但很少见到如何用数据优化搜索功能的文章。18个数据陷阱的文章之后,中士哥翻了下那300多个客户的1,000多个数据分析项目,从中找出了对优化搜索功能非常有用的28个指标,并会和大家分享怎么用这些指标。本文指标日均值,后文不在赘述。
Ready?Go!
一、11个决定搜索功能优化时机和优化策略方向的指标
指标1活跃用户数
指标2搜索人数
指标3搜索使用率(= 指标2 ÷ 指标1)
指标4所在行业搜索使用率
指标5整体转化人数
指标6整体转化率(= 指标5 ÷ 指标1)
指标7搜索使用者转化人数
指标8搜索使用者转化率(= 指标7 ÷ 指标2)
指标9未使用搜索人数(= 指标1 – 指标2)
指标10未使用搜索者转化人数(= 指标5 – 指标7)
指标11未使用搜索者转化率(= 指标10 ÷ 指标9)
在分享如何通过这11个指标判断是否优先优化搜索功能前,要保证搜索功能做的没有硬伤!
举个例子(例1),搜索框里的提示语为:“请输入产品型号”。如果这是企业内部系统的搜索框,这个提示语还可以,甚至有助于鉴别哪些员工居然连自家产品的型号都记不住。但如果这个搜索框是对外的、给消费者用的,就太欠考虑了,我们不能指望着消费者能记住产品型号。
PS:中士哥见过的最脑残搜索框提示语是:“请输入您想购买的产品型号”。这个提示语肯定是给消费者看的,但在消费者记不住产品型号的情况下,敬辞“您”就很像嘲讽了。
硬伤,就是像上面这种,不需要看任何数据,就可以优化的地方。
指标1活跃用户数特别低(比如<1,000,如企业服务公司***)时,就没有必要看指标2-11了,应先想办法提升活跃用户数。如果活跃用户数OK,要组合指标2-11分析,会形成一个“九宫格”。
根据实战经验看,情况1-9采取如下应对策略收益较高:
情况1的应对策略:暂时不动,待活跃用户数明显变化,如情况仍然不变,继续趴窝,若情况有变,根据所处情况进行应对,具体往下看。
情况2的应对策略:团队有余力时,尝试提高搜索功能有效曝光;如情况不变,重复该策略,若情况有变,选取对应策略。
情况3的应对策略:优先提高搜索功能有效曝光;如情况不变,重复该策略,若情况有变,选取对应策略。
情况4-6的应对策略:同情况1应对策略。
情况7的应对策略:优先隐藏搜索功能(注意不是下线,只是用户看不到,但代码还在产品里);分为如下3种情况:
指标6明显上升,在搜索功能脱胎换骨前,不要再对用户可见;
指标6变化很小,没见过这种情况,建议采取与情况1相同的应对策略;
指标6明显下降,尽快让搜索功能对用户可见,然后详细分析数据,对搜索功能进行全面优化。
PS:此时,指标11未使用搜索者转化率 = 指标6整体转化率。
情况8的应对策略:把情况7应对策略的“优先”改成“次优先”。
情况9的应对策略:同情况1应对策略。
注意:除非活跃用户数特别少,否则上述策略均需遵循灰度发布原则!
遵从用户的使用顺序,搜索功能曝光在前,具体使用在后;我们先聊有效曝光,再说具体使用的优化。
二、4个决定搜索功能有效曝光优化具体思路的指标
对搜索功能而言,有效曝光指:提升后,搜索人数会随之提升的曝光,即能提高搜索使用率的曝光。这种曝光至少得是“可见”的,本段内容,我们先说可见曝光,再在可见的基础上,聊聊有效。
指标12搜索功能曝光人数
指标13搜索功能曝光次数
指标14搜索功能可见曝光人数
指标15搜索功能可见曝光次数
注:曝光一般是搜索框/搜索按钮加载了就记录数据;可见曝光的底线标准是在搜索框/搜索按钮加载的基础上+至少一半的面积在页面可视区域+停留在可视区域1s以上,3个条件才记录数据。
PS:可视区域指页面可能很多屏,你当前在看首屏,那首屏就是页面可视区域。
另外,拉新活动页、注册/登录、购物和支付流程等页面上,通常不会出现搜索功能,而可见曝光是指容易被用户看到的曝光。因此,指标12-15及指标1活跃用户数,5者之间存在如下关系:
指标1≥指标12,指标12≤指标13,指标12≥指标14,指标13≥指标15。
工作中,常见情况如下:
活跃用户数>搜索功能曝光人数。高出不多是比较健康的状态;高太多通常两个原因:①很多非流程、非活动页没有放搜索功能(可以加上);②活动页来了很多人,但只看了活动页(给人一种饭店在门口做活动,很多人围观,但没人进去吃饭的感觉;后面食客多了,也不好确定和这事有没有关系)。
搜索功能曝光人数<搜索功能曝光次数。由于存在页面刷新和单人同日多次访问的情况,所以等号只有内部测试的某个瞬间能见到。小的不多属于健康状态,一般是该有搜索功能的页面都有了,且搜索框在页面顶部或始终在可视区域顶部。小很多通常两类原因:①同一个页面上,搜索框时隐时现。中士哥见过最气人的是,往上滑搜索框消失,往下滑搜索框出现。真没必要,参考健康状态的做法就好了。②被相同用户唯一身份标识“刷了”很多量,可能是假流量、也可能是被攻击了、甚至可能是XX端付费更便宜导致的用户迁移。
搜索功能曝光人数≥搜索功能可见曝光人数。“=”就一种情况会出现且此时是始终相等,搜索框始终在可视区域时,这情况没有必要采集可见曝光数据(即,指标14和15)。高出不多健康状态;高太多,看都看不见,你还想让人使!万幸,简单粗暴行之有效缩小差距的方法很明确,是不。
搜索功能曝光次数≥搜索功能可见曝光次数。与上一条大致相同,比较明显的区别就一个,忽隐忽现的搜索框,会让二者差距非常大,甚至3-4倍。
先对可见小结下,建议你在能放搜索框的页面,让搜索框始终出现在可视区域。
填上了,曝光和可见的鸿沟,搜索使用率还是没上去;或者,你们公司的搜索框本来就没有可见性问题,该怎么办呢?
猛一想至少3类方法:
调整搜索框的视觉设计;
调整搜索框的显示内容;
增加搜索功能入口数量。
你觉得那类方法比较有效呢?可以在评论区留言,说说你的故事。
中士哥遇到的情况是这样的:
调整搜索框的视觉设计,效果不明显。哪怕是调整后,搜索使用率下降了,都是小幅度下降。
调整搜索框的显示内容。方式一,调整提示语;方式二,机器不停变化给词。方式一很容易做到,但除了上文提的修改硬伤外,效果都不明显。方式二有很多分支,默认搜索词是热搜、默认搜索词是浏览历史滚动、默认搜索词是计算用户喜好给出的等。热搜比较容易实现,在内容类产品上,用这个方法效果非常好;品类电商热门效果也不错,综合电商热门效果一般般。浏览历史实现不难,但整体上效果不好,且会给用户被窃取了隐私的感觉,容易得不偿失。计算用户喜好很多企业可能实现不了,或者实现的不好。做好了的话,内容类平台上效果非常好,品类电商效果也不差。综合电商不推荐让默认搜索词是计算用户喜好出来的,不准是好事;准,会让用户觉得毛骨悚然,窃取用户隐私的帽子是躲不掉的。
增加搜索功能入口数量。中士哥见过最有效的方法是:在非搜索结果页上,往下翻了很多屏后(屏数不能太少,少了对用户是种打扰),会出来一个搜索框,并告诉用户试试搜索也许更快之类的话。注意搜索框出现的时机不对,对用户是打扰。这个方法对搜索使用率的整体提升效果比视觉设计调整明显,但一般比调整内容效果要低。因为,多数用户既没那么好的耐心,也没那么强的需求,翻几屏就闪了,到不了搜索框出来的地方,基数小,整体效果低。
Part2篇幅比我想象中要长不少,我们直接进入Part3。
三、13个决定搜索功能优化具体思路的指标
在不考虑,突然断网、被攻击等抬杠情况,也不考虑引流太成功压垮服务器这种幸福的烦恼。当用户可以正常使用搜索功能时,他会先点击搜索按钮(或可选择的某个词),到达搜索结果页后,会有哪些行为呢?无外乎4种:
点某搜索结果,你好、我好、大家好;
再次进行搜索,没查看信息,也没放弃功能;
使用其他功能,放弃功能,未放弃产品;
彻底离开产品,不但放弃功能,而且放弃产品。
这4种行为下,至少有4组8个搜索后行为的指标,再加上没有提过的搜索次数,共9个:
指标16搜索次数
指标17搜索后,点某搜索结果的次数
指标18搜索后,点某搜索结果的占比(= 指标17 ÷ 指标16)
指标19搜索后,再次搜索的次数
指标20搜索后,再次搜索的占比(= 指标19 ÷ 指标16)
指标21搜索后,使用其他功能的次数
指标22搜索后,使用其他功能的占比(= 指标21 ÷ 指标16)
指标23搜索后,离开产品的次数
指标24搜索后,离开产品的占比(= 指标23 ÷ 指标16)
在搜索后行为这个场景下,行为1肯定最好,行为4肯定最差,行为2和3不一定哪个好。
相应的基本优化方向是:提升指标18、降低指标24、指标20和指标22细看看再说。
PS:有趣的是,不在新窗口打开搜索结果的搜索引擎公司,行为1是行为4的一部分,指标18<指标24。我觉得你猜到我说哪位哥哥了!
如何提升搜索后,点某搜索结果的占比这个指标呢?
这个事有个大前提——你得有搜索结果!这又衍生出了两组4个指标:
指标25搜索后,有结果的次数
指标26搜索后,有结果的占比(= 指标25 ÷ 指标16搜索次数)
指标27搜索后,无结果的次数(= 指标16 – 指标25)
指标28搜索后,无结果的占比(= 指标27 ÷ 指标16)
为什么会没有搜索结果呢?中士哥遇到的主要以下3种情况:
搜索只能精确匹配,近义词、同义词、同音字、纯拼音,都处理不了。
某商品没货了,就搜不出来了。
用户搜的词,在你的经营范围外。
第1种情况,可能是着急上线,没发现,解决起来很容易,半小时以内的事情。
第2种情况,不论是没库存了,还是不生产了,我都建议你让它能搜出来。没库存你加个没库存的说明&上线时间预告、甚至合适的商品倒计时秒杀活动都行;如果是不生产了,你让用户通过搜索知道这个信息,是会增加好感度的。
第3种情况,彻底避免是不可能的,尤其是特定品类的电商。中士哥见过最悲惨是:一个品类电商,一波拉新流量涨了10倍、搜索涨了30倍、无结果70%、9无结果的词将近90%都是经营范围外的。人家做了卡通形象的广告,卡通形象很对受众胃口,进来之后都是搜卡通形象公仔、手办之类周边的。但这家品类电商没觉得卡通形象会火,没做这些东西,现做也来不及,你说尴尬不!最搞笑的是:那个广告里,看不出来他们家到底是卖啥的!!!你只要不干这种事,没结果无外乎是你当下不该赚这个钱,未来也许可以赚这个钱。另外,即使是因为经营范围外,而搜索没结果,提示也可以做好点,起码说明下你们公司的经营范围。或者询问是否需要啥啥啥(某个相近的东西)。
填上了搜索无结果这个天坑之后,指标18搜索后,点某搜索结果的占比没提升,指标24搜索后,离开产品的占比没下降的,中士哥还没见过。而且,多数情况下,大幅降低了搜索无结果的比例后,指标20搜索后,再次搜索的占比 和 指标22搜索后,使用其他功能的占比也都会降低。
指标18的提升,通常伴随着指标24的下降,二者是一枚硬币的两面!
那还有什么可以,一箭双雕的方法吗?很多,但都没什么代表性和通用性了,都是结合特定经营范围的个案。比如,母婴类电商,用户买了宝宝最早期的一个东西,那后面一段时间这个用户还需要什么是很明确的。那不管是,默认搜索词,还是搜索结果排序等等都可以调整。结合品类特性,预测用户后续需求进而调整的逻辑,还有其他能用的品类,你可以琢磨琢磨自己能不能用上。
我们再细看看指标20搜索后,再次搜索的占比 和 指标22搜索后,使用其他功能的占比。
先看指标20,我们很难直接针对它做什么。一方面是:因为它的前提是已经搜索了一次,前者做的好,就没有它什么事了,自然随着下降;另一方面是:用户因为某些原因二次搜索,我们很难有效影响。比如,选基金和股票,或者要给家里添个大件,需要货比三家,再或者纠结于到底买啥、到底看啥。这些情况,用户已经用反复使用行为给搜索功能投票了。
后看指标22,不但很难直接对它做什么,而且也不确定该不该对它做什么?因为用户虽然另觅新欢了,但毕竟肥水没有流到外人田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