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今2500余年《诗经》中有不少关于“琴瑟和鸣”的诗句。2014年,在湖北省枣阳市郭家庙墓地,发掘出早于《诗经》200余年、距今2700余年的“琴”与“瑟”。
距今2500余年的“琴瑟和鸣”
在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有不少“琴瑟”的诗句。
《诗小雅棠棣》:“百思特网妻子好合,如鼓琴瑟。”意百思特网思是和妻百思特网子间情投意合,志趣相投,就好像琴和瑟之间共同合作演奏出美妙的音乐。
《诗经周南关雎》:“窈窕淑女,琴瑟友之。”意思是善良美丽的少女,弹琴鼓瑟表达爱意。
《国风郑风女曰***鸣》:“琴瑟在御,莫不静好。”意思是你弹琴来我鼓瑟,夫妻安好心欢畅。
……
后来人们用“琴瑟和鸣”,比喻夫妇(男女)情笃和好,感情融洽和谐。近似的成语还有:琴瑟甚笃、琴瑟和好、琴瑟和调等。
琴瑟和鸣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诗经》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卒于公元前479。据此推算,《诗经》距今约2500余年。
距今2700余年的“琴”与“瑟”
2014年11月至2015年1月,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对曹门湾墓区郭家庙墓地墓葬进行了发掘。
郭家庙墓地位于湖北省枣阳市吴店镇东赵湖村,距枣阳城区15公里。东距周台东周遗址、忠义寨城址1公里,西距九连墩战国楚墓葬群1.5公里,南临滚河。墓地总长1500米,面积达120万平方米。
此次发掘共清理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墓葬29座、车坑1座、马坑2座、车马坑1座,共出土铜、陶、漆木、骨、皮革、玉石等各类质地文物千余件,其中青铜器800余件套、玉器86件、漆木器40余件。有鼎、盘等4件铭文青铜器,见“曾子寿”“曾子□(泽)”等字样。
根据铭文内容,结合此前曾伯陭墓发掘,判断此墓地应为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曾国“公墓”。郭家庙墓地发掘,被评为201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郭家庙墓葬发掘现场
此次发掘出土的音乐遗物丰富,有瑟、编钟、编磬、编铃、建鼓等。琴、瑟均出自86号墓。
瑟长180厘米,宽34厘米,瑟枘是羽人的形象,弦孔和首岳亦清楚。瑟体扁长以及枘、孔、弦、柱的制作,反映出瑟的设计和制造处于较原始的创制阶段。此前我国未发现相对完整的春秋早期的瑟。
琴长约92厘米,宽约35厘米,通体略似高髻人形,箱体整木斫成,髹黑漆,属于“半箱琴”。琴龙龈处有较深的过弦痕迹,首岳山嵌入琴体,旁有弦孔若干。
在以往的考古发掘中,瑟多琴少,琴、瑟同出的时候很少。此次发掘琴、瑟同现,实属少见。
瑟
【链接】
琴,又称瑶琴、玉琴、七弦琴,是中国传统拨弦乐器,有三千年以上历史,属于八音中的丝。古琴音域宽广,音色深沉,余音悠远。
瑟,汉族弹弦乐器,共有二十五根弦。瑟体多用整木斫成,瑟面稍隆起,体中空,体下嵌底板。瑟面首端有一长岳山,尾端有三个短岳山。尾端装有四个系弦的枘。首尾岳山外侧各有相对应的弦孔。另有木质瑟柱,施于弦下。
琴瑟和鸣(书法)
(图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