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中新社资料图 刘双双 摄)
华舆讯 5月22日下午,中国著名科学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于湖南长沙逝世。
这几天悼念袁隆平的文章刷屏各大媒体和社交平台,5月24日的遗体送别仪式上,更是有全国各地民众连夜赶去送袁老最后一程。
如此盛大隆重的送别仪式让很多人不禁发问:袁隆平的贡献真的这样大吗?
杂交水稻,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品种?
根据科普中国,杂交水稻指选用两个在遗传上有一定差异,同百思特网时它们的优良性状又能互补的水稻品种进行杂交,生产具有杂种优势的第一代杂交种,就是杂交水稻。
简单来说,就是不同品种水稻之间的交配,就叫杂交。它们的后代,具备不同品种的优点,变得更强大。
大面积推广的杂交水稻主要是利用水稻雄性不育系作为遗传工具。水稻雄性不育系是一类特殊的水稻类型,其自身花器中,雄性器官发育不完善,不能形成正常的花粉,其雌性器官发育正常。因而不能自身繁殖,需要借助于外来水稻花粉才能结出种子。
水稻雄性不育系与水稻雄性不育恢复系杂交(接受后者的花粉),得出的种子下代种植就是一般意义上的杂交稻种子。
杂交水稻给了大家不会饿肚子的底气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假如没有袁隆平研制出的杂交水稻,世界上还会有很多人饿死。
中国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国家,粮食生产历来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
袁隆平自1960年开始进行水稻种植试验,从此为解决粮食增产问题持续奋斗了半个多世纪。中国自1973年率先实现籼形杂交水稻三系配套,1975年全国推行杂交水稻,再到1998年,全国一半的稻田都在种杂交水稻。产量提高了,中国人摆脱了饥饿的困境。2021年5月,由袁隆平任首席科学家的“杂交水稻双季亩产1500公斤试验示范”项目在三亚测产再获佳绩,“超优千号”超级杂交水稻测产结果为平均亩产1004.83公斤。
在中国,现在杂交水稻已不是百姓常吃的大米,因杂交水稻追求的是产量而不是口感。但是,当面对粮食危机、自然灾害、战争等极端情况粮食减产及粮食供应不足的时候,杂交水稻这种产量高,一年能种植三季甚至四季,立刻种植就能立刻有的粮食,绝对是应对粮食危机的超级武器。
到了今天,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在中国的种植面积已经缩小到不超过8.542%,已经退出了主要稻米品种。最新成果主要是推广到非洲。
2013年10月27日下午,袁隆平院士在武汉大学作“我的中国梦”的演讲。(中新社资料图 孙新明 摄)
“袁隆平的遗产确实是世界性的”
有人说,袁隆平只是为中国粮食生产作出了贡献,在中国出名。其实,袁老在全球农业领域也是领军人物。他是世界上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还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聘请为首席顾问。
在大大改善中国的粮食供给、降低粮食风险的同时,袁隆平也积极推动杂交水稻惠及世界各地。
他数十次赴印度、越南、缅甸、菲律宾、孟加拉、美国等国指导发展杂交水稻。
通过开设杂交水稻国际培训班,袁隆平为近80多个发展中国家培训了10000多名杂交水稻技术人才,使杂交水稻技术已经在更多国家得到推广。目前,在东南亚、南亚、非洲等多个国家试种示范,都取得了成功。
2019年4月,中国在非洲首次成功实现了杂交水稻规模化制种;2019年7月,马达加斯加扩大了杂交水稻制种面积。
他工作50多年来所取得的科研成果使中国杂交水稻研究及应用领域领先世界水平,不仅解决了中国粮食自给难题,也为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贡献。
多家外媒认为,袁隆平是中国的科学英雄,并对其几十年来的水稻研究工作给予高度评价,认为杂交水稻技术不仅为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利益,也是世界性的遗产。
彭博社指出,袁隆平是2019年首批获得中国“共和国勋章”的人之一,这是中国的最高荣誉。袁隆平的研究使无数人摆脱了饥饿。
土耳其媒体“internet haber”网站也发文称,“从饥饿中拯救世界的人去世了”,“这百思特网是中国痛苦的一天”。袁隆平被誉为中国最好的水稻科学家,他研发的杂交水稻,为世界抗百思特网击饥饿带来希望。
行业网站“种子世界”评论称,“袁隆平的遗产确实是世界性的”。他的研究所已经培训了来自数十个国家的数千名科学家,随着杂交水稻在亚洲、非洲和美洲的推广和采用,世界各地的农民继续从他的技术中受益。
资料来源:
杂交水稻知识大全.邓华凤.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1世纪经济报道,2021年5月22日,南财快评:袁隆平是为世界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