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的宝宝都有一个共同的爱好:吃手。
全世界的家长都有一个共同的烦恼:娃怎么老吃手?
其实解决这个问题只需一句话:宝宝2岁之前吃手不限制;2岁之后需要引导戒掉吃手的习惯。
但站在宝爸妈的角度来看,一会让吃,一会不让吃,宝宝的习惯哪是这么容易改的?科学育儿“风凉话”说的轻松,实施起来简直难上加难!
今天科大大就和大家聊聊宝宝吃手这个问题。
宝宝吃手为哪般?
很多宝宝吃手达到了一种“忘我”的境界,小手放嘴里“滋吧滋吧”地嘬个不停,吃饭都没见这么香过!科大大也舔过自己的手,咸的。
01人类原始反射
美国儿科学会指出:婴儿在出生时就具有正常的觅食反射和吮吸反射,可以让自己在出生后吸到母乳。
从B超中可以看出打娘胎起,宝宝就开始用吃手的方式来训练自己如何“快、准、狠”地找到妈妈的乳头啦。
02缓解长牙时的不适感
长牙初期(4~10个月)的宝宝,会把手指或者拳头放到嘴巴里,使劲啃咬、吮吸、来缓解牙床的疼、痒。
03处于口欲期
口欲期的宝宝,是通过嘴来探索世界的。他们不光吃手,还吃脚和一切能放到口中的东西。
通过嘴巴的识别,他们渐渐知道什么是手,什么是脚,什么是拖鞋… …
吃脚
吃拖鞋
04自我安抚
随着宝宝逐渐长大,生理性吃手行为减弱,更多时候他们用吃手来缓解自己的焦虑、负面情绪,或面对陌生环境的不适感。
何时应该戒吃手?
正常来说,从出生起宝宝就开始吮吸手指了,7~8月龄时到达高峰期,2岁之后会逐渐自然减退,消失。
01从利弊分析
宝宝吃手有好处也有坏处,宝爸妈们可以根据利弊来权衡是否让宝宝继续吃手。
利:
● 促进智力发展
吮吸手指,能够刺激触觉、味觉,促进神经功能发展,这是宝宝智力发展的表现。
● 锻炼手眼协调性
吃手指的过程可以锻炼宝宝的手部灵活性,把手准确放到嘴中也在锻炼手眼协调。
● 缓解负面情绪
像成人紧张时扣手一样,宝宝吃手指可以缓解自身焦虑、紧张情绪。
弊:
● 手指变形、脱皮
宝宝过度吮吸手指,可能会导致手指变形、指甲凹陷,严重的甚至可能破皮感染。
● 影响面容
2岁以上宝宝频繁吃手,可能会导致口颌发育不良,造成上下无法咬合,影响牙齿排序。
● 病从口入
宝宝活泼好动,小手摸来摸去,很容易让细菌从嘴进入身体,引发疾病。
针对自家宝宝的吃手情况,利大于弊时我们可以不加干涉;弊大于利时则需要温和干预,减少或戒掉宝宝吃手的情况。
02根据年龄
吃手是所有宝宝都要经历的过程,2岁之前宝宝吃手,不必过度干预。
口欲期得不到满足的宝宝,长大后更有可能出现继续吃手、咬指甲,甚至咬人的现象。
2岁之后宝宝仍然吃手,需逐步引导戒吃手。
大多数宝宝在2~4岁之间自然停止吃手的习惯,因为他们有了更多的玩具和朋友,手不再是他们的唯一安抚物。
如果在这期间,宝宝吃手频次没有减弱,则需要家长的干预。
如何温和戒吃手?
01转移注意力
当宝宝要吃手时,可以递给他一个喜欢的玩具,或者让他帮忙拿东西、一起做拍手歌等。
总之要想尽一切办法用到宝宝的手,默不作声地让宝宝从吃手改为用手。
02提供高质量陪伴
对周围环境感到不安,或生活中有焦虑情绪的宝宝,可能出现不停吃手的情况。
这时宝爸妈需要提供给宝宝高质量的陪伴和充足的关爱,减少宝宝的不安感,也能缓解吃手的情况。
03提高认知,多接触不同事物
随着宝宝长大,他们感兴趣的事物也越多,带宝宝多接触不同类型的东西,有助于增强他们对其他事物的关注度,同时降低对吃手指的需求。
04循序渐渐,逐步引导
不要一开始就彻底不允许宝宝吃手。
可以和宝宝商定,如果在外面感到紧张,保证手指干净的前提可以吃;
在家要减少吃手频率,从只在规定时间吃手,慢慢过渡到在家不吃手,最后戒掉吃手习惯。
05通过绘本引导
我们可以通过和宝宝共读绘本,让宝宝改变吃手的习惯。例如:《今天开始不吃手》、《小鼹鼠吸手指》等。
06借助工具或另寻安抚物
通过语言引导不能让宝宝改掉吃手的习惯,我们还可以借助其他工具。
① 睡前可以给宝宝带一个舒服有弹性的护肘,这样宝宝弯起胳膊吃手就需要稍稍费力,睡着后手臂放松伸直,自然就吃不到手了。
② 用安抚奶嘴或手帕、玩具等作为宝宝的安抚物,也能帮助改掉吃手习惯,同时要注意保持安抚物的清洁。
儿科学会指南建议:至少1月龄后才能使用安抚奶嘴。宝宝1岁后要逐步转移对安抚奶嘴的依赖。
科长嘚吧嘚
宝宝戒吃手指,主要手段在于沟通并自然戒掉。
利用工具或安抚物最后可能转变为“如何戒掉安抚物?”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