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人们常用“烂醉如泥”这个词语形容一个人喝酒喝得大醉的样子。这个词语最早出自《后汉书》。书中记载,掌管宗庙礼仪的官员周泽,以身作则,常常在斋戒后睡在斋宫里。妻子怜惜他年老多病,便去探望。没想到,他一见妻子,非但不感激妻子反而勃然大怒,还将妻子下狱谢罪。当时流传一首歌谣:“生世不谐,作太常妻。一岁三百六十日,三百五十九日斋,一日不斋醉如泥。”意思是说,周泽的妻子命不好,嫁给周泽做妻子后,一年三百六十天,周泽有三百五十九天都在斋戒,还有一天虽然没有斋戒,但却喝得烂醉如泥。
“烂醉如泥”便由此而生。
说起“烂醉如泥”这个词语,大家都觉得很容易理解,并望文生义地以为这个词语中的“泥”就是烂泥的意思,因为这样解释合情合理:醉得像烂泥一样,扶都扶不起来。可是,这实在是一个天大的误会!
这里的“泥”与烂泥一点关系都没有,它是指一种虫子,以古籍记载为证。南宋作家吴曾在其笔记《能改斋漫录》中考证道:“南海有虫,无骨,名曰泥。在水中则活,失水则醉。”从此记载中可以看出,这是一种十分怪异的虫子,它们只在水中才能不醉,而一离开水就会醉。如今这种虫子估计早已绝迹,因而让人听起来就像是天方夜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