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琴师叫公明仪,有一次外出游玩,山上没什么人,只有一头牛,他就对着牛弹了一首叫《清角》的曲子,牛好像没听见一样还是低头吃草。公明仪又弹出一群蚊虻的嗡嗡声,还有一只孤独小牛的哞哞叫声。牛马上摇动尾巴,竖起耳朵,焦躁不安来回走动。
我们一般用这个成语都是贬低听者太笨听不懂,通过这个故事应该明白讲话者也有问题。术业有专攻,每个人的见识不同,对同一个事物的看法也不同。你在这方面强,其他方面不一定也比对方强。所以我们和人沟通的时候,不要贬低任何人,要用对方能听懂的话与之沟通。
《牟子理惑论》的作者牟融向儒生们讲佛义时,往往引用《诗经》、《尚书》等儒家经典,儒生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他就讲了这个故事。然后说:“你们能理解儒家经典,所以就用儒家的话和你们谈.你们本来就不懂佛,我用佛经谈佛理,你们还是听不懂,不是等于白讲吗?”
从教育的角度看,和“因材施教”有点异曲同工之妙了。同样的一个道理,和不同的人讲,不能用同一套话术,要针对人的具体情况用对方能理解的话来讲,当然这对讲话者要求比较高了。
另外,科学研究发现奶牛经常听音乐,可以使牛奶的品质更好、数量更多,可见牛也是能听懂音乐的。公明仪对着牛弹《清角》而牛没反应,估计那头牛正在默默欣赏美妙的琴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