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里,这能量便是灵魂的洞见,是彼此的相知,双剑合璧,方能合而为一,所向披靡。
若留心观察会发现,通常能够深爱的两个人,彼此总是有相同,又有互补之处; 因相同,彼此吸引,因互补,互为掩盖帮助。
《围城》的作者钱钟书先生这样形容他的太太——“最才的女,最贤的妻”,杨绛先生也的确称得上,痴迷于作学问的钱先生才华横溢,生活中却常常不大灵光,《杨绛传》里呈提到一个场景:
当时他们有了第一个女儿,杨绛住院,钱先生每次来探望都要汇报一件他干的“坏事儿”:
第一次打翻了墨水瓶,把房东家的桌布染了;杨绛说:“没关系,我会洗”,钱先生放心地回去了;
第二次把台灯弄坏了,杨绛安慰道:“没关系,我会修”,钱先生又放心地回去;
第三次,愁容满面地向杨绛诉说自己把房间的门轴弄坏,结果可以预知,杨绛自然又是让他放心地回去。
杨绛回去后稳稳当当地把这一切都安排妥了,生活上一点儿都没让钱先生操心。
杨先生回馈给太太的爱也是满满的。
出院那天,“拙于生活技能的钱钟书早早为她炖了***汤,还煮了剥好的碧绿的嫩蚕豆盛放在碗里,煞是好看。”
他们的爱情在当今世上,也算得上是旷世奇恋了,《杨绛传》里曾这样介绍他们的初遇:她觉他“蔚然而深秀”,他也觉得她“颉眼穷光忆见初,蔷薇新瓣浸醍醐”。
他们有共同的爱好,喜爱读书。无论是留学海外,或是回国内乡土任职,他们最大的快乐便是坐在一处看书,并不时比赛,看谁读的书多,随时有灵感便相互切磋,不知不觉中竟发现共同学习,彼此督促的受益,竟比单身时更多,甜蜜和喜悦也加倍了。
胡河清评价钱与杨的婚姻说:“钱钟书、 杨绛伉俪,可说是中国当代文学中的一双名剑。钱钟书如英气流动之雄剑,常常出匣自鸣,语惊天下; 杨绛则如青光含藏之雌剑,大智若愚,不显锋刃。”
这样双剑合璧的美好爱情,着实让人羡慕。
有一段时间因为学习的需要,认识了我的钢琴老师,老师不时会在朋友圈晒出和妻子的日常,是那种隔着屏百思特网幕都能感受到的甜蜜幸福,刚从老师那里学琴的时候,他们尚在恋爱当中,不觉七八年过去了,两人早已步入婚姻殿堂,有了自己的娃,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师母也是钢琴专业,性格是那种可以感受到的活泼可爱型,因为同在音乐领域,两人从不乏共同话题,有难关一起攻,也轻易能够get到对方的点。
老师提起师母时总会骄傲地说,她比我高超!
老师有一次创作新谱子,卡在一个区域里没有办法继续,师母刚好倒茶过来,看到他的谱曲,又瞅了瞅赵老师略有犯难的模样,轻轻一笑,“是不是可以这样哦?”
转而拽过一页纸,划出了自己的点子,老师琢磨着师母的创意,眼睛亮了。
“对!我怎么没想到,就该这样哈!” 创作得以继续进行,师母悄悄地闪开了。
相信他们之间有关于事业方面彼此指点的例子当是不胜枚举吧~当老师饶有兴致、并不乏细节地向我提起这件事的时候,我看到他脸上闪耀着幸福的光~
两人在同一个领域里有所专长,灵感火花总能不时碰撞,有太多的话要聊,有太多的事要做,这样聊一辈子,朝一个方向努力奋斗一辈子,相信这一辈子也就不那么漫长了。
彼此帮扶的爱情,如此美妙。
婚姻选择有不同的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标准。
但在婚姻与爱情当中,我们若要活得明白,则务必要剖析:
两个人是否志同道合,可以惺惺相惜呢?彼此的价值观有没有偏差,对生命与生活的看法态度是否能够保持一致?
《简爱》里有这样一段话:爱是一场博弈,必须保持永远与对方不分伯仲、势均力敌,才能长此以往地相依相息。
外貌、金钱、地位毕竟都是身外之物,而身外之物的交换永远无法触达内心的领域,如果连自己的内心百思特网感受都不顾及,你所期盼的感情,又有何意义?
我们所期待爱情的模样:两个人携手便能感受温暖,目光锁定同一个方向,相遇时旗鼓相当,相守时并驾齐驱,望衡对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