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讨论的大多数情况,波长和频率都是不变的,是因为波源和接收者相对静止。
当两者之间相对运动时,多普勒效应就出现了。波的波长和频率会因相对运动的方向和速度发生相应的变化,波的接收者就可以根据波长和频率的变化,计算出波源相对接收者的运动速度和方向。
三、多普勒效应是被谁发现的呢?
多普勒效应的命名是为纪念奥地利物理学克里斯琴•约翰•多普勒。他观察到火车驶入站台时鸣笛的音调会逐渐变化的现象,并研究所以得出了多普勒效应。现代的科学在经过进一步研究,已经证实了多普勒勒效应对所有的波都有效,包括电磁波、声波、地震波、水波等等,因此其应用也极为广泛。
四、多普勒效应有什么应用呢?
(1)雷达
传统的雷达又叫多普勒雷达。通过发射电磁波并接收反射波,可以测出敌机相对雷达的运动速度和方向。二战中英国最早掌握了雷达技术,用于探测空袭的德军飞机的速度和方向。同样,日常生活中的雷达测速,也应用了多普勒效应。
(2)彩超
医学上使用的彩超,通过发射超声波,检测到血液相对于探头的相对运动,通过检测回波的频率变化,经计算机数据处理生成图像。
(3)无线电近炸引信
军事上应用的无线电近炸引信在靠近地面一定距离时而非碰撞地面时自动爆炸,可大大提高弹片的散布范围,提高炮弹的杀伤半径。其原理是引信内置无线电发射源,不间断发射无线电并接收地面反射回波。因为多普勒效应,反射波频率会随着距地面高度降低而提高,一旦达到预设频率数值则自动爆炸。二战美军通过应用无线电近炸引信,大大提高了防空炮弹击落敌机的概率。
(4)宇宙大爆炸理论的证实
天文学家们在观测恒星时发现其光谱总是异常地偏向红光区域,即红移现象。波长的改变证明了恒星相对地球在运动中,且其方向为远离地球,从而确定了宇宙是在不断膨胀的,证实了宇宙大爆炸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