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碉楼)
无论“片口场”昔日何曾的喧嚣繁闹、鱼龙混杂,已终成过眼烟云,历史也当付诸笑谈之中,时过境迁,而片口场的碉楼还鉴证着白草羌曾有的辉煌,也成了现在片口场仅存一座保存完好的碉楼。据历史记载,明末曾在片口乡所辖磨盘沟设场,后因场地过于狭窄,清嘉庆十八年迁于片口,是为复盛场。又因片口盛产黄金、碱、药材、大烟及野禽、野兽珍馐等物资,且常有蓉城、遂宁太和镇等数十个市县镇的商客在此地扎庄收购,加之片口是通达松潘县和平武泗耳的要塞、川藏、川甘陕茶马古道,藏、羌、回等少数民族来此赶集甚多,故贸易特盛,文化益开,实为绵州边境上繁荣的重要市场。时至1946年至1948年期间,达到片口商贸的鼎盛时期,烟帮土匪多帮派聚集、枪炮多战事多风云易变、生意买卖多商铺鳞次栉比,吃的喝的玩的抽的闹的无一不全,成了一时的“极乐场”,洗涮着过往的富贾贵商。
(“片口妈妈”)
回涪城后的第二个周末去了趟片口乡,心念着采购些片口的当归,倒也没虚了此行。十一月份至十二月初期间去片口乡走一走,岷山山脉高谷沟壑之间青黄相间、层次鲜明,多雨润而少枯燥。也正是当归、天麻、山参等上好药、食材应市的时节,赶得巧逢市就能遇上,自用或馈赠亲友都是不错的。当然,能够遇见一、二位有趣的人是更好,正如片口老街上碰见的这位“妈妈”,不仅是位很有趣的人、谈吐大方,是位大家闺秀出身。“妈妈”开口便是一个接着一个的“故事”,老街上的“烟馆”“茶楼”“赌场”…如数家珍,只是故事的结局难免有些让人唏嘘!待见人来不时说句:“他们在拍我家挂着门口的腊肉……”
(一块好腊肉)
这是一块好腊肉,肥瘦相间,不干不燥,从选肉、腌制、晾晒都需要认真考究,才能成为人们餐桌上的饕餮珍馐。2020年12月份,第一次慕名来片口,遇一位山里大哥,被他背包里当归气息所吸引,遂问“此物何处购得?”哥哥二话没讲,又怕我等不识真假,领着直奔场摊,亲自挑选十余斤和摊主说了价,交予我等,临别时又邀去家里作客,婉言谢绝后,至今被这位哥哥的真诚而感动。片口乡里的人很热忱、很率真、很包容,局气!
(碉楼下的肉摊)
碉楼下的这个肉摊是个老摊,还是头一回见肉摊前老板正襟危坐。而在片口,无论新街或是老街常见摆满的摊不见摊主左右是常事,倒也未见摊有何异样,颇有先古遗风,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之感。
(碉楼餐馆)
碉楼旁的这家“碉楼餐馆”是一对中年夫妻在经营,男主人很腼腆,看见同伴的杨用镜头对着他时,慌张地忙躲闪到一边,逗得女主人顿时笑得合不拢嘴。女主讲平常时馆子都打烊,只有逢场(每逢2、5、8日)时才开门经营,去年来片口时就吃过她们家的米粉和抄手,味道很好。只是今年环境不太好,来片口的人较往年少了很多,但生意无论咸淡摊逢场必出,这是营生的仪式感,谁又说不是生活的一种态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