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忠报国什么意思( 精忠报国成语解释及典故)

这一路上,会遇到哪些有趣的成语故事呢?每天一站,即刻出发!

前方到站:精忠报国

典故

宣帝崩,刘昉、郑译等矫遗诏,以隋文帝为丞相,辅少主。之仪知非帝旨,拒而弗从。昉等草诏署记,逼之仪连署。之仪厉声谓昉等曰:“主上升遐,嗣子冲幼,阿衡之任,宜在宗英。方今贤戚之内,赵王最长,以亲以德,合膺重寄。公等备受朝恩,当思尽忠报国,奈何一旦欲以神器假人!之仪有死而已,不能诬罔先帝。”于是昉等知不可屈,乃代之仪署而行之。隋文帝后索符玺,之仪又正色曰:“此天子之物,自有主者,宰相何故索之?”于是隋文帝大怒,命引出,将戮之,然以其民之望也,乃止。

——《周书·颜之仪传》

我们熟悉“精忠报国”的故事,说的是岳飞的母亲在岳飞背上刺下这四个字。其实按史书记载,岳飞背上的四个字是“尽忠报国”,而这四个字最早出现于南北朝时北周的忠臣颜之仪的传记中。

颜之仪出身名门,自幼博览群书,很快步入仕途,因其直言劝谏而屡次受赏。北周宣帝在位时,时常骄纵,颜之仪秉持着为国尽忠之心,不断劝谏,导致宣帝对他很不满,甚至想杀了他。可是颜之仪在先帝时就有好名声,宣帝也知道他诚实正直、从无私心,所以一直也没有动手。

宣帝死后,刘昉、郑译等人伪造遗诏,让杨坚做丞相,辅助少主。颜之仪一眼就看出这不是宣帝的旨意,拒绝听从。刘昉等人拟好诏书,署名之后,逼迫颜之仪也署名。颜之仪厉声对刘昉等人说:“主上去世,继嗣之子年幼,朝廷大权应该由才能杰出的宗族掌握。现在皇亲之中,赵王年龄最大,以亲以德来说,都应该委以重任。你们备受皇恩,本应想着尽忠报国,怎么能一下子就将朝政大权交给别人!之仪就算死,也不能欺骗先帝。”

刘昉等人知道他不屈服,于是替他署名,然后公布诏书。杨坚后来向颜之仪索要符玺,颜之仪说:“这是天子的信物,自有主人,做宰相的凭什么要?”杨坚大怒,下令杀掉他,但是因为他在民众中声望很高,最后只好把他贬到地方上去做官。

后来杨坚做了皇帝,就是隋文帝。他又把颜之仪提拔回朝堂,对他说:“危难时刻不怕牺牲,生死存亡的关头不改变节操,古人都难做到,为什么你就做到了?”于是给颜之仪许多赏赐。

释义

竭尽忠诚,为国家效力。

派优网部分新闻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用户自发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交流。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一经核实,立即删除。并对发布账号进行封禁。
(0)
腻歪的爱的头像腻歪的爱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