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恩来邓颖超的婚宴
1925年8月8日,25岁邓颖超和31岁周恩来,在广州市北京南路一家西餐厅吃了顿晚餐。
这是他们在天津分别5年后,首次见面。
柔和的灯光下,他们双目交流,两心相守,静静地倾诉着多年来各自的生活、工作、革命和理想。
没有什么仪式,没有请什么客人,这一天,他们结婚了。
婚照
此时的周恩来,是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同时也是中共广东区委委员兼军事部长,主抓军事工作。
邓颖超,组织上调她来做广东妇女工作,任广东区委委员兼妇女部长。这样也是为了照顾她和周恩来结婚。
结婚后的次日,两人便分头上班了。
周恩来在黄埔军校的许多同事,知道他们结婚的消息后,都来庆祝。周恩来在住处请大家吃饭,来的客人有邓演达、何应钦、钱大钧、张治中、恽代英、陈赓等。
席间,大家听说邓颖超五四运动时演讲才能厉害,便让她当众介绍与周恩来的恋爱经过。
还让她像街头演讲一样,站在凳子上讲。
邓颖超毫不拘束,落落大方地站到凳子上,有条不紊地回忆了她与周恩来的相识相恋,并把周恩来在法国留学时寄给她的明信片上的小诗,给大家背了一遍:
“奔向自由自在的春天!
打破一向的束缚!
勇敢地奔啊奔!”
中为张治中
大家闻听热烈鼓掌。张治中连连夸赞:“周夫人果然名不虚传,和周主任一样,是极出色的演说家!”
不料,邓颖超却说:“什么周夫人,我有名字,邓颖超!”
从此,大家见识了周夫人的能力,也知道了这个比周恩来小6岁的夫人,不喜欢别人称她“周夫人”。
甚至在她的晚年,当有国外媒体把她称作“周恩来的遗孀”时,她又一次表示,“我是周恩来的家属,周恩来也是我的家属”。
在这两件小事中,邓颖超看似不起眼的话,其实蕴含着她深刻的思想观念、理想志向。
不知道邓颖超家世和经历的人,是难以理解她的。
二、邓颖超的家世
邓颖超1904年出生于广西南宁一个武官之家。
父亲是河南光山县人,在南宁做镇台,是掌管军事的清朝正二品总兵,相当于某军区卫戍司令员。
父亲虽然官大,但封建思想也重,重男轻女十分严重。
邓颖超出生时,当他知道是个女孩后,连夫人的产房都没有去。
孩子一满月,他就嚷着抱给别人养。幸亏邓颖超的母亲杨振德拿刀威胁,才保住了孩子。
后来,这位父亲又让孩子裹足,母亲杨振德再一次全力反对,才使他放弃了老思想。
杨振德是个性格刚强、思想开放、读书、行医的女子,她对邓颖超影响很大。
河南光山县邓颖超祖居
邓颖超7岁时,父亲在他乡病亡,杨振德无依无靠,一个人带着她到多地行医、做工、当家庭教师……,艰难谋生。
无论多么艰难,她一无再嫁之念,二不寄人篱下,一个人咬牙坚强过活,把邓颖超养大,送她读了小学,上了师范。
最后培养出了同样很坚强、有学识、敢斗争、有理想的女儿。
仅从这点说,杨振德就是一位了不起的女性。
而且,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她所处的年代是晚清,封建思想十分严重的旧时代。她的抗争和成功,需要多么坚强坚韧,可想而知。
一张她与邓颖超的合影中,从其脸上可以读懂一切。
在母亲的影响下,邓颖超从小知道努力,珍惜读书,对自己认准的事情敢于追求,个性鲜明。
她没有上学时,曾在家给人织毛巾挣钱;
母亲为她找到免费的学校后,她刻苦读书,最后跳级考上直隶第一女子师范附属小学(包含初小、高小)。
之后,她以第三名的成绩考入该校预科,并最终进入该校读本科。
一路走来,她靠优异的学习成绩,赢得了免费就读的资格和奖励。
前左为邓颖超
三、周恩来对邓颖超的3种称呼
直隶第一女子师范,是一个思想非常开明的学校,该校虽然为女生,却是天津第一个响应五四爱国运动的学校。
邓颖超在运动中表现十分突出,演讲才能正如张治中所说,“极为出色”。
据其传记记载,15岁时,弱小的邓颖超(当时名为邓文淑)就跳上桌子,当街向过路群众慷慨激昂地演讲起来。
史载:
“邓颖超演讲时,热情奔放、说理清晰、深入浅出,常常是声泪俱下,使听者为之动容。”
“邓颖超声音宏亮,讲时热情奔放,有时声泪俱下,非常动人。
“邓颖超是个善于辞令、能说、能写、能演讲的热烈革命家。
我们都知道周总理是个演讲天才,却鲜有人知他的妻子在这方面也毫不逊色。
那么,邓颖超十几岁站桌子上讲的是什么,能把人讲哭?
答:一曰拳拳爱国心,呼吁国人自强,救国救民于危难之间;二曰妇女解放,打破封建牢笼束缚,让妇女在各方面与男子平等。
她曾说:
“在过去的几千年中,中国的文化、历史、制度、习惯、法律……上,概不承认女子是一个‘人’,视女子为玩物,为奴隶。未婚时是父母的私的财产,已婚后,是丈夫的私有玩物,是姑翁的牛马奴隶。”
她写了许多文笔犀利的文章,呼吁女性自立自强、男女平等、接受教育、自己解放自己。
并为自己的理想主张,四处演讲,演出剧目募捐,办女性补习学校,编辑出版报纸……
顺便说下,她在女校义演中,常常扮演男主角,如刺杀伊藤博文的安重根、男新闻记者,还演过花木兰。
由此可见,邓颖超的男女平等思想,十分突出鲜明,对那个时代也影响深远。关于旧时代的一切有违男女平等的文化、习惯、用语,她都反对。
这一点,她深得周恩来的支持。
比如,古代人会对外人称自己的妻子为“贱内”“糟糠”“内人”,这必须被抛弃。
不仅如此,依附于男人的称呼,某夫人、某家属也是不尊重女性独立人格的一种表现,所以,他们也不使用这种称呼。
张治中等人,只知道邓颖超15岁站桌子上演讲,能力极为出色,却不知道其胸中有一颗强大而独立的内心。所以,他第一次见面称她“周夫人”,就被她响当当地驳回去了。
信中以“超”称呼
也正是因为这些深层次原因,周恩来从来不在外人面前称她为“周夫人”,而是在年龄大的人面前,称她“小超”;
在年龄小的人面前,会遵从他们对她亲昵的称呼,称她为“邓大姐”;
而在独处的时候,称她为“小超”或“超”;
在正式的外交场合中,称她为“我的妻子”。
所以,真正了解、尊重他们的人,都不会用“周夫人”称呼邓颖超。(完)
● 欢迎飞春读传,专门讲述名人传记、人生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