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四杰”指的是唐代初期四位杰出的文学家,他们分别是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唐代诗人宋之问在景龙二年(708)所作的《祭杜学士审言文》中将“王、杨、卢、骆”以此次序提出。在初唐四杰中,年纪最长的是卢照邻。
卢照邻出生于幽州范阳(今河北涿州),出生时间大约为630年。卢照邻家族属范阳卢氏,范阳卢氏是隋唐时期名门望族。在卢照邻这一支上,虽然家业还算兴旺,但已经很久没有出现过声名显赫的官员或者学者,卢照邻父亲对他寄予殷切期望,希望这个孩子未来能光照四邻,给他取了“照邻”这个名字,用“升之”作为卢照邻的字。从卢照邻的名和字中能清晰地感受到父亲对他以后能光照门楣、升官晋爵满怀期待。
卢照邻小时候就开始学习诗书,十岁南下江南随文学大儒和经石专家继续学习经史。年纪轻轻的卢照邻已经显示出良好的文学天赋,他博学善写,于是他也同当时许多文人一样,到长安干谒求仕。
卢照邻到了长安之后,非常幸运地认识了当时的重臣来济,来济很赏识卢照邻,在来济的帮助和推荐下,以及自身出色的才华,使得初入长安的卢照邻名声大噪。
后来唐高宗的叔叔邓王李元裕听说卢照邻的事情后,请卢照邻到邓王府做典签,相当于王储中掌管文书的官吏。在卢照邻坎坷的一生中,在邓王府的这段时光是非常顺遂的。邓王很爱重卢照邻,在宴会上曾对大家说:“卢照邻就是我的司马相如。”邓王府藏书颇丰,卢照邻博闻强识,在邓王府工作期间常常翻看藏书,而且只看一遍就能说出书中八九成的内容,这让邓王非常惊讶。
卢照邻在邓王府中工作时,常常看到长安名士贵族间来往频繁,宝马香车屡见不鲜,光影跃动间尽是纸醉金迷的暧昧氛围,但仔细加以辨识,在这让人像空中的羽毛一样舒缓坠落的氛围之中,却也蕴藏着互相倾轧的危机。一介书生冷眼观察着周围的一切,想起一代代更迭的历史,眼前的繁华似锦又能意味着什么?一首七言古诗在卢照邻的心中不断酝酿。这就是初唐时期最负盛名的歌行体长诗——《长安古意》。
长安古意
唐 卢照邻
长安大道连狭斜,青牛白马七香车。
玉辇纵横过主第,金鞭络绎向侯家。
龙衔宝盖承朝日,凤吐流苏带晚霞。
百尺游丝争绕树,一群娇鸟共啼花。
游蜂戏蝶千门侧,碧树银台万种色。
复道交窗作合欢,双阙连甍垂凤翼。
梁家画阁中天起,汉帝金茎云外直。
楼前相望不相知,陌上相逢讵相识?
借问吹箫向紫烟,曾经学舞度芳年。
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
比目鸳鸯真可羡,双去双来君不见?
生憎帐额绣孤鸾,好取门帘帖双燕。
双燕双飞绕画梁,罗帷翠被郁金香。
片片行云着蝉鬓,纤纤初月上鸦黄。
鸦黄粉白车中出,含娇含态情非一。
妖童宝马铁连钱,娼妇盘龙金屈膝。
御史府中乌夜啼,廷尉门前雀欲栖。
隐隐朱城临玉道,遥遥翠幰没金堤。
挟弹飞鹰杜陵北,探丸借客渭桥西。
俱邀侠客芙蓉剑,共宿娼家桃李蹊。
娼家日暮紫罗裙,清歌一啭口氛氲。
北堂夜夜人如月,南陌朝朝骑似云。
南陌北堂连北里,五剧三条控三市。
弱柳青槐拂地垂,佳气红尘暗天起。
汉代金吾千骑来,翡翠屠苏鹦鹉杯。
罗襦宝带为君解,燕歌赵舞为君开。
别有豪华称将相,转日回天不相让。
意气由来排灌夫,专权判不容萧相。
专权意气本豪雄,青虬紫燕坐春风。
自言歌舞长千载,自谓骄奢凌五公。
节物风光不相待,桑田碧海须臾改。
昔时金阶白玉堂,即今惟见青松在。
寂寂寥寥扬子居,年年岁岁一床书。
独有南山桂花发,飞来飞去袭人裾。
繁华忙碌的长安城,人海涌动之中,卢照邻只是一颗小小的浮尘,当他完成《长安古意》时,人们仿佛看到这颗开始闪耀出夺目光芒的星辰。卢照邻一向自视甚高,不愿阿谀逢迎。这首对权贵充满讽刺的长诗,也引起了权贵的反感,没多久,卢照邻被人诬陷身陷囹圄。卢照邻没有想到一首诗会让自己遭此不幸,在狱中他饱尝煎熬,好在朋友们为他奔走呼告才使他得以重见天日。
在邓王府做典签近十年,卢照邻没有获得任何升迁的机会,依旧是一个芝麻大的小官,卢照邻从小就立志报国,可是区区小官与报国之间的壮举相差太过遥远。更加不幸的是,邓王的去世让卢照邻失去了这个小小的典签的职位。
朝廷派他去益州新都(今四川成都)任县尉,相当于县里的公安局长,相较之前的典签,不升反降。卢照邻对这次的派遣没有一丝期待,恍恍惚惚地到了新岗位一做又是近十年。
已到中年的卢照邻发现自己的身体正在被风疾侵蚀,他匆忙离开新都到洛阳求医问药,以求能够恢复健康。从卢照邻患病开始,他的人生急转直下,让他一直被病魔压抑。
卢照邻为治病散尽家财,他的生活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之中。听说药王孙思邈在洛阳附近居住,他便前去拜访药王,希望能够药王用精妙医术让他远离病痛。然而孙思邈看到卢照邻后,稍加询问,并未多言。其实药王很清楚,卢照邻的风疾之症已经无法治疗。卢照邻对自己并不放弃,他在山里开出十几亩田地,作为自己调养生息的所在。
为治疗风疾,卢照邻已经花掉了很多钱,又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他只好无奈地向达官贵人们乞求钱财,有时只为了两千钱,也要做出卑躬屈膝的样子,病中的诗人早已顾不上这些,早日康复才是他最盼望的事情。风疾越来越严重,他的身体开始蜷缩,四肢变形,眉毛脱落,牙齿掉光,越来越不成样子。
卢照邻与孙思邈相处时,受到道教的影响。从小植根于他心中的儒学渐渐变得浅淡,卢照邻想通过信奉道家的养生之法,减轻自己病痛之苦。随着疾病一直未见好转,道家的影响在他心中慢慢减弱,他转而去信奉佛教,常常祈福祷告。
可惜无论怎样,卢照邻的风疾都在不断加重,形如枯槁的诗人写出了多篇关于病中的所思所想的文章。诗人此时深受病痛折磨,写作时已经不想再被文章中的规矩限制,他很少再写诗赋,而是写作了多篇文章,直抒胸臆,不再受束缚。
亲人的离去,生活的艰辛,病痛的折磨,卢照邻感到了深深的疲惫,他已经慢慢失去生的信念,他与痛苦的风疾最后的抗争就是主动结束自己的生命。他强忍着内心巨大的悲痛与亲人诀别,自投颍水而死,终于不再被疾病和生活摧残,获得解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