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保险机构2017年万能型产品占比变化
近年以来,万能险的快速发展潜藏了较大的风险隐患。监管部门也在保持监管高压态势,强化重点公司监管。随着监管部门的不断“敲打”,前海人寿、君康人寿、安邦人寿等万能型产品占比超过60%的险企,万能型产品一度缩水至1%以下。但究其原因,有很大程度上是受到监管要求,被责令暂停万能险新业务。
从总体上看,险企的万能险收入呈下降趋势,比如,前海人寿、安邦养老、幸福人寿、和谐健康等公司万能险收入分别下降99.17%、94.4%、94.35%、90.33%。不过,仍有23家寿险公司2017年万能险保费收入呈正增长态势,其中招商信诺增速达到16538.87%(因为上一年基数较低)。除此之外,中美联泰、建信人寿、弘康人寿、工银安盛、交银康联等万能险收入增幅超过100%。
石晓军向澎湃新闻记者指出,万能险“腰斩”并不是一件奇怪的事,在前几年的保险市场已经出现分化的情况。一些老牌的大型寿险公司的经营情况还是比较稳健的,他们的万能险产品一般是以期交型为主,没有过分强调理财的成分,并且最低收益率也满足监管要求。所以,此类公司的万能险业务还是能保持正常增长。
“‘腰斩’的往往属于短期、高收益率、趸交型的产品,保监会134号文要求规范人身保险公司产品开发设计行为后,这些公司的万能险保费收入自然会出现‘腰斩’。”石晓军说。
保监会数据显示,前述10家的万能型产品占比总体呈下降态势,其中前海人寿、君康人寿、恒大人寿、安邦养老同比下降超过50个百分点。但相较于年初,不少险企又开始提升万能型产品的占比。比如,君康人寿的万能型产品占比已从年初的0.37%上升至12.93%,安邦人寿从年初的0.93%上升至21.99%。而上海人寿和珠江人寿则从年初伊始一路扩充万能险产品线,珠江人寿的万能型产品占比在2017年第三季度一度占到63.02%。但从保费收入来看,这两家险企的万能险产品收入却是天差地别,上海人寿为80.48亿元,同比下降32.89%;珠江人寿为152.52亿元,同比增84.09%。